战疫“她”力量 | 罗湖高三女老师带娃住校,校方同事齐相助亲如一家

晶报记者 顾蓉
2022-03-09 18:00
摘要

部分家里有困难的老师带娃住校,教学、带娃两不误。

今年春节过后疫情来得突然,阻挡了同学们返校的步伐,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2月21日是春季开学的日子,全市仅高三年级师生可以如期返校但要接受全封闭管理,即师生均吃住在学校。全封闭管理孩子谁带?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于是,在深圳市美术学校出现了不寻常的一景:部分家里有困难的老师带娃住校,教学、带娃两不误。英语老师张慧爽就是其中之一,在该校与她一同带娃进校的还有其他3位男老师。

听说将随妈妈住校,孩子不愿意还哭闹

张慧爽老师与儿子一起在办公室内阅读

张慧爽是深圳市美术学校的高三英语教师、高三(6)班的班主任,从教11年,曾获2019广东省教师发展协会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2019深圳市高考英语学科先进个人等荣誉,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当接到高三返校的消息时,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学校首批返校教师行列。深圳市美术学校以艺考生为主,高三学生有一部分要参加全国艺术院校的招考,所以学生是分批返校的。首批返校学生有198人,教职工96人。

张慧爽的儿子8岁,是北斗小学二年级学生。小学二年级不用上网课,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她作为高三老师进校后要实行封闭式管理,也不知要封到什么时候。孩子丢给老人管她于心不忍。她说平时孩子都是自己带,比较粘她,孩子说了:“妈妈住校去了,我想你了怎么办?”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她决定带娃进校。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孩子时,孩子却非常不情愿,哭闹了好一阵,弄得她的眼泪也掉个不停。经过劝解,孩子最终同意跟她一起去学校住,跟着妈妈一起上班。于是,2月22日,她带着孩子返校了。

从不习惯到适应到喜欢,孩子把学校当成了家

学校为他们带娃进校的老师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张慧爽带着孩子住一间,另一位女老师住另外一间,三人共住一个套间,住的是学生宿舍。作为高三老师和班主任,张慧爽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是比较繁重的。早上起床后,她匆匆把自己和孩子收拾干净后,母子俩就一起到办公室,她工作,孩子在一边或画画或阅读或玩耍。来校之前他叮嘱孩子要守规矩,不要打扰其他老师办公。孩子果真很听话,她办公时孩子就安静地坐在一旁玩自己的。她去班上巡视或上课,孩子就留在办公室等她。

张慧爽一周有一节晚课,晚课后还要为学生答疑,碰到这样的情形她通常会在晚上9点半以后才回办公室,那时候办公室人少了,孩子一个人在办公室等会有些害怕。好在这样的情形每周只一次,后来孩子也习惯了,知道在学校会很安全不再害怕。

张慧爽的儿子逐渐适应了与妈妈一起上班的日子

高三学生英语听说考试之前,她比较忙,中午还要去班上为学生讲解英语,有时候吃午饭也顾不上,这时候,办公室的其他老师会主动带她的儿子去食堂吃饭。她欣慰地说,同事们都很热情,互帮互助。学校考虑到有老师带娃来校,特意嘱咐食堂每天变着花样做各种美食满足孩子的味口,孩子们在学校都吃胖了。

3月7日开始,深圳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也要开展弹性学习了,张慧爽就更忙了。当天,她上课前帮儿子弄好了电脑、接上了WIFI就走了,下课回来,结果发现孩子没有上成网课,因为可能是换了“教室”上课,他找不到“教室”了。而办公室的同事虽然可以帮儿子解决技术难题,但也无法帮他找到“教室”,这让她哭笑不得。

张慧爽会带着儿子一起在学校的操场运动

学校有操场,周末学校会开放运动场馆,张慧爽会经常带着孩子在操场上打羽毛球,还会去打乒乓球。孩子自己呆在办公室的时候,也会听从妈妈的安排去操场跑步,跟着高三的哥哥们打打篮球。张慧爽说,同事们及其学生都很喜欢她的儿子,亲切地叫他“小宝”。有时候,“小宝”还会去班上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上课”,实际上就是坐在角落地安静地画画。

张慧爽的儿子开心地参加学校高三年级长的生日Party并拍照

从不适应到适应到喜欢,“小宝”渐渐爱上了跟妈妈一起上班的生活,张慧爽说,这让儿子有回到校园的感觉,而且,每天有那么多人关心他、爱护他,他内心一点不感到孤独。3月3日是高三年级长杨邵的生日,校领导和学校高三组的老师一起为他举办了一个小型的生日Party,她的儿子跟着大家在大礼堂挥舞着手机手电筒当荧光棒,还忙着用手机拍照,玩得非常开心。

每天,张慧爽都会让儿子与姥姥、姥爷视频聊天,老人开心地说孩子长高长胖了,他们看到孩子在学校过得很好也很放心了。

张慧爽说学校的防疫工作也十分到位,医护人员会进校为师生测核酸,每天或隔天一测,她都会带着儿子一起测,她感觉这比把孩子放在家里还更安全放心。

“深美”给了高三师生们一个温暖的“家”

安全办和学生处主任巫惠强与儿子在学校食堂就餐

教务处陈满萍老师帮着带娃

学校伙食太好了,小朋友们很满意

据深圳市美术学校驻校执行校长刘昀介绍,除了张慧爽,学校还有3位男老师也带娃进校了。安全办和学生处主任巫惠强和妻子方秀丽同为学校的高三老师,“双职工”入校接受封闭式管理,孩子没人管,两娃就跟着一起来了;信息中心的电教老师刘望喜和水电工钟月洪也都带着娃返校了,他们的孩子最大的11岁,最小的4岁。马上,第二批参加完校考的200多名高三学生也将返校,老师需增加10人,第二批即将返校的老师中可能还会有正在哺乳期的,学校不仅是要保证食堂伙食的质量,还要设法为婴幼儿增添辅食。老师们为了高三学子默默奉献,学校也义不容辞为带娃的老师做好各项后勤保障,让老师无后顾之忧。刘昀说,他更感动的是,在“深美”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老师们亲如一家人,“你上课我帮你带娃”,教务处老师、住校的单身老师们主动加入到帮忙带娃的行列,时间一长,孩子们跟“干妈”还更亲了。

小朋友与“干妈”、教务处陈满萍老师的感情很深

张慧爽感慨地说,高三的封闭生活让本来全无信心复习的学生又燃起了斗志,看到学生眼中闪耀着希望的小星星,她感受到了青春与奋斗的力量;当小朋友说:“妈妈我想陪着你进入校园,这样就可以一直看到妈妈时”,她感受到了小小的娃给她的勇气与支持。她说,这终究会成为一个不同凡响的高三记忆,在封闭的校园里,她却欣喜地收获了更多亲人朋友、领导同事的支持帮助,六月的高考在即,他们信心满满。

(来源:晶报APP)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汪新林

(作者:晶报记者 顾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