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墙
秦锦屏
2022-03-07 12:21

3月5日这天,天气晴好,鹏城的花花草草都闪着光亮。虽然局部有疫情骚扰,人们的生活并没有慌乱失常。也许所有人都明白,社区内外,早已竖起了一道道温暖的“防护墙”。也就是这一天,在福田区的多个核酸采样点,出现了一些文绉绉的勤务“大白”,就连张罗排队、扫码他们都能整的那么诗情画意:

“排队一串串,一米是界限”“老幼请优先,青壮站后边”……

有些细心又眼尖的群众,从他们的防护服背上发现了“福田作协”的字样。忍不住打听,“你真是福田作协来的志愿者?是作家吗?”

被问到的人,不好意思地笑笑,只顾拿手机查验、扫核酸码,顾不上搭腔。

进门“创作者”,出门“志愿者”——虎年新春,自深圳疫情发生以来,这些平日喜好爬格子的作家,看到身边很多医护、警察、社工为筑牢居民健康防护网,纷纷穿上了防护服,化身为战疫一线的“逆行者”,也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在心中涌动。

胡志洲,是作家志愿者中第一个应征报名的。这个个头不高,憨厚实在的圆脸小伙子,平素喜欢写作,也喜欢朗诵,那磁性的声音曾经让很多文字灵性飞扬。能在3月5日这天如愿以偿当上志愿者,他坦言:“雷锋日记里曾写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学雷锋是今天,也是每一天。”

企业家沈燕看见镜头忙害羞的背过身去。这一转,恰好,让我看见了她防护服上龙飞凤舞的签名。想起她曾在应征报名时说道:“每次做核酸,看到那些忙碌的工作人员,只恨自己不能上前帮忙……能当上志愿者,我连日来的愧疚之情也终可释然了。我女儿支持我,她要我做好防护工作,保证安全,她在家里会照顾好自己!”

“别拍我呀……没有打疫苗,不等于没有爱。我完全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因身体原因没有打疫苗的文芳,也如愿以偿当了志愿者,面对镜头,她一再躲闪。防护服脱下来的那一瞬间,我才看到,她的衣服全被汗水打湿,粘在身上了。

一转眼,在检测出口的地方,又看见一个坐在方凳上的志愿者。人是坐着,手上的活儿可没停呐。他耐心地撕下一个个在这特殊时期的印制的“冰墩墩”标志,为做完核酸的群众一一贴上。

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发现了他,在接过印刷精美的“冰墩墩”贴纸后,礼貌地说:谢谢爷爷,谢谢老爷爷!

这个被称为爷爷的人愣了一下,笑问:哎呀,你怎么知道我是老爷爷?

小女孩歪着头,认真地说:因为,你的耳朵边好多好多的白头发呀。

老爷爷立刻对小女孩竖起了大拇指。

既然,身份暴露了,他也就对我敞开了心扉。“没错,我有70多岁了,经历了退伍,转业,退休,宅在家。但是,任何时候,只要组织需要我,我必须在岗……”

呵,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兵、老党员,名叫龚小效。您别看他70多岁了,那颗火热的心可从来都没有老。现在,他和身边的90后年轻人一起穿上“战袍”,肩并肩在鹏城的社区铸成了一道道温暖的防护墙。前不久,他还自发募集了一批抗疫物资送到了社区……

这,就是我生活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的观念已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中。特殊时期,不仅是作家,凡是生活在这里,怀揣春风暖阳的人,无论公务员、企业家,老师,外卖小哥,保安大哥,红马甲……他们都会该出手时就出手,为爱“逆行”,以特别的方式践行诺言,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爱。

好多朋友近日来总在微信上问我:疫情来势汹汹,你那边到底怎样啊?

我想把这篇小文发给他们,然后,再发一个微笑的表情,配上一个胜利的手势!

(原标题《防护墙》)

编辑 编辑-张玉洁(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冻结-党毅浩
(作者:秦锦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