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辛晓琪写下《味道》的他,如今跨界讲述“一个人的收藏”

读特记者 杨媚
2017-08-24 15:26
摘要

近日,姚谦来深做客由深业上城主办、有方空间承办的“尚上讲堂”第三季,与深圳观众分享自己20年的收藏故事。

《鲁冰花》《我愿意》《最熟悉的陌生人》《味道》……这些广为传唱的流行经典,其歌词都出自同一位著名词人的手中——姚谦。然而,这位金牌词人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收藏家。

近日,姚谦来深做客由深业上城主办、有方空间承办的“尚上讲堂”第三季,与深圳观众分享自己20年的收藏故事。在他看来,收藏其实就是阅读,是放下自己的立场,穿越时空与他人、与艺术相遇的过程。

源于一次“迟到的意外”

在华人文艺圈,姚谦被人熟知,当然是因为他创作了众多打动人心的歌词,且成为描绘人情心绪的流行范本。除了上述经典歌词外,他培养过李玟、萧亚轩、王力宏等巨星歌手,还执掌过维京唱片、索尼音乐等大牌公司。

一个音乐人,为何对收藏起了兴致?姚谦表示,最早开始收藏其实是一个意外,“其实也是必然要发生的事”。1996年他和朋友约好去吃午餐、看电影,朋友临时迟到了,让他去诚品书店再等一个小时。“诚品书店当时有一个拍卖会,我进去看到有件作品很喜欢,就买了下来。我买的第一幅画是台湾刘奇伟老先生的《斑马》,他不是职业艺术家,曾在非洲做过植物动物研究科研,但很喜欢画画。”

这一次意外让姚谦意识到,原来艺术品不只是在美术馆,很多年轻一点的藏家可以到画廊和拍卖行,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之内购买艺术品,并由此开启收藏的第一步。

收藏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姚谦还给大家展示了是他的“闺房”,他卧室里的宝贝。原来,在他床头对面的一面墙上及窗台上,有16件藏品。“这是早上起来要面对的一面墙,一醒来就看到我喜欢的东西,看着这些艺术品,然后再决定这一天要干什么。”

这些作品的尺寸都不大,但囊括了他不同时期收藏的代表性作品,有印象派的画作,也有代表中国现代艺术受西方影响过程中的作品,如徐悲鸿、常玉的画作,也有刘小东、蔡国强、刘野等当代艺术家之作。此外还有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鸟巢灯。“我的收藏不只是画,也有一些家具。窗外就是我的书房。”姚谦说。

音乐与收藏,这两样看起来并不搭界的两样事物,对姚谦意味着什么?他笑说,自己很注重收藏与自己的关系。“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可以透过音乐、美术了解这个世界。这些都是我收藏的重要原因,美术跟音乐是很接近的,我经常看一幅作品的时候会想到某首歌。所以,我的收藏和我的音乐工作也有种内在关联。”

“很多人说收藏是为了投资,我也支持,而我收藏就是为了好奇心。收藏对于我来说就是穿越时空、放弃主观立场,与他人、与艺术相遇。”

收藏首先要了解自己

对于新手藏家,该如何选择艺术品?姚谦提供了自己的经验:“艺术品只是帮助大家了解艺术,要从一个专业角度建立自己的方法。千万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认为这个作品的内在是什么。你必须首先了解你自己,了解时代。如果一件作品能够打动你,那么它就是一个有价值的艺术品。”姚谦将自己多年来的艺术思考收录成一本叫做《一个人的收藏》的书,还支持青年导演徐浩轩拍摄了一部长达102分钟的同名纪录电影。姚谦透露,这部纪录电影不久后会在内地放映。“在这部片子中,我采访了一些策展人、艺术家,对当代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杨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