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罗湖防疫现场温暖时刻丨一口热乎饭 心里暖洋洋

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杜澎 许舜钿 通讯员 房杰梁 张晴晴
2022-02-24 08:12
摘要

“不仅身上暖和,心里更暖暖的。”连日来,面临今年来最强寒潮阴雨天气,出现在罗湖防疫现场的一幕幕场景却和寒冷天气形成对比,让人从心底感受到层层暖意。

“不仅身上暖和,心里更暖暖的。”连日来,面临今年来最强寒潮阴雨天气,出现在罗湖防疫现场的一幕幕场景却和寒冷天气形成对比,让人从心底感受到层层暖意。

12000副加绒手套、5000个暖宝宝、一批批“小太阳”取暖器,还有热腾腾的姜茶和可口的蛋糕……疫情当下,这些“飞抵”防疫现场的暖心物资,让寒风中的“小温暖”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和城市。

日前,本报记者来到罗湖各个防疫现场,记录下这些温暖时刻。

清水河街道吓围新村封控管控区:

工作人员随时都能吃上一口热饭

“手戴加绒手套,衣贴暖宝宝,脚穿防水鞋套,这一套暖身又暖心。”在清水河街道吓围新村封控管控区医疗疾控组工作的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精神卫生科医生张元东对记者说。

“医护人员每采完一个人都要拿酒精消毒,不到十来分钟戴着橡胶手套的双手便会被冻僵,工作效率也降低。”清水河街道四级调研员、物资与生活保障组工作人员郑欣欣介绍说,为此,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与生活保障组紧急采购了12000副加绒防寒手套,迅速分发到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人员的手中。“医护人员现在在采样时里面戴一层加绒手套,外面再戴一层医用橡胶手套,既不耽误手部动作又起到了保暖效果。”除此之外,5000个暖宝宝、一批防水鞋套也加紧分发到了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人员手中,一批可四面挡风遮雨的帐篷也在封控管控区现场架了起来。

与此同时,物资与生活保障组准备的保温送餐箱极大地满足了不同时段医护人员轮班工作后的用餐需求,让他们无论什么时候干完活都能吃上一口热饭。“有同事到晚上十点多才忙完,一打开保温箱饭菜都是还是热的,暖胃又暖心。”张元东说。

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和文锦社区核酸检测点:

身旁有“小太阳”,医护人员直言“暖暖的”

南湖街道爱心单位和热心居民送来一台台“小太阳”取暖器和一个个热水座,渔邨社区核酸检测点的医护人员对此直言“暖暖的”。“这些防寒物资都是由社区共建单位春风隧道党委捐赠的。”渔邨社区党委书记李竞告诉记者。

“您订的蛋糕已经送到社区人员手里了。”在南湖街道文锦社区春风万家核酸点,居民麦女士专门为医护人员和社区防疫工作者订了鲜果缤纷蛋糕。轮班休息的工作人员打开盒子,只见蛋糕盒上写着“谢谢你们,辛苦了!”大家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看到他们这么辛苦,我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好做的,就给他们订了份蛋糕表示敬意!”电话中,麦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黄贝街道黄贝岭社区核酸采样点:

用广西特产熬制的姜汤鸡蛋,50个工作人员“一个都不能少”

连续三天来,位于黄贝街道的广西隆林西林乡村振兴农产品体验店负责人李卫红和工作人员每日为黄贝岭社区的各个核酸采样点送来热腾腾的姜汤鸡蛋,为战疫人员暖身驱寒。

“姜汤鸡蛋是用广西隆林、西林的特产红糖、黄姜、土鸡蛋煮的,原材料都是店里的产品,也是我们对防疫微不足道的支持,感谢一线人员的辛苦付出。”李卫红表示:“我在‘商家志愿者微信群’看到了黄贝岭社区党委书记杨海鹏发布的信息,询问有没有商家能帮忙煮一些姜茶。我就马上让店里工作人员制作姜茶,并送去社区各个核酸采样点,50个工作人员每人一份,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了解到,李卫红所在的黄贝街道隆林西林乡村振兴农产品体验店是全市首家乡村振兴农产品体验店,主要以销售罗湖区对口帮扶的广西隆林、西林两县的农副产品和生鲜果蔬为主,帮助当地拓展销售渠道。“我们店在去年8月揭牌开业,当时街道党工委专门拨付10万元为我们采购了电器设备,黄贝岭靖轩股份公司还为我们减免了一年租金。我们一直非常感恩,如今能为疫情防控贡献一点力量,也是应该做的。”李卫红说。

“在求援信息发出去以后,我们收到了多家辖区爱心商户的物资。”杨海鹏表示,“天气是寒冷的,但感受到来自群众和商户积极的配合和温暖的问候,让我们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让我们感受到众志成城的力量,对疫情防控充满信心。”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杜澎 许舜钿 通讯员 房杰梁 张晴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