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37岁生日之际,深圳人来“分红”!

读特记者 陈冰
2017-08-17 23:06
摘要

深圳血,安全的血液卢亮对自己献血没有谈兴。

深圳特区成立37周年生日就要来临,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能做点什么?做一次无偿献血如何?

为爱点亮,无偿献血。“冰镇热点”微信公众号联合深圳血液中心发起“分红”召集令,鼓励爱心人士参与8月26日的献血活动日。

一份召集令带来的暖心故事

“分红”召集令发布4秒钟后,第一个留言献血的是夏祝天。她是龙岗区中心血站的一名护士,到深圳已经6年,她想以第20次献血来纪念特区生日。说起自己的“第一次”,还是在新疆石河子医学院上学时,读到献血救人的很多故事后,心有所动,于是她挽起袖子,走上街区捐血车献出了自己的第一袋血。

陈先生是一位资深献血者,他要带着全家四口参加26日的献血活动。他说深圳是一个爱心奉献与创业进取同行的城市,他的儿子今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因此要在特区生日那天把献血作为儿子的成人礼,“予人血气,心留大爱”。

记者探营时,有市民正在献血。

从事姓氏文化研究和创意设计的王光杰,是深圳市姓铭堂文化中心的老总。他的第一次献血是在北京投资大厦前的捐血站,现在要在深圳完成他的第一次献血。“平时工作很忙,看到在特区生日献血,觉得很有意义,加上是星期六,我要成为一个深圳人。深圳人,爱献血!”

深圳时血液中心总支书记卢亮是献血领头人。

赵国利自称是打工的,来自农村,但说起献血却令人动容。他说在深圳已经献血60多次了,“虽然我们是城市过客,但能留下一点血,帮助那些生命线上挣扎的人,心里感到很舒坦。”

孙婷是百盛餐饮的服务员,她将在特区生日那天完成她的第70次献血。“我是1998年来深圳的,献血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在深夜下班路上,有时很疲倦,一想到自己献的血可能正在救助某个有生命危险的病人,觉得很高尚很有劲,走路都快了。”

记者随意选出众多留言参加献血的几个人,进行电话交流,温暖的气流直冲头顶。是的,深圳血,最浪漫的都市暖流,那么有温度,那么有血气,那么有情怀。

最浪漫的都市暖流

有一首歌叫《最浪漫的故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

对于肖莉和诸克兵夫妇来说,献血给他们的爱带来一路欢笑。今年3月8日是他们的结婚19年纪念日,夫妻俩以“献血”来庆祝。这是肖莉的第149次献血,诸克兵的第137次。很多同事了解他们的故事后,就一起来献血。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就有12名同事一道来献血,其中9个是第一次献血。

我献血,我快乐。

深圳市血液中心党总支书记卢亮和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教育科副科长李宝瑜,也是一对献血“模范夫妻”,早在2014年10月,夫妻俩携手完成了人生中的第100次献血,成为全国首对无偿献血达到百次的医务工作者夫妻。2017年8月,卢亮和他的妻子李宝瑜分别完成了第159次和第157次无偿献血,夫妻俩双双连续4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在他们潜移默化影响下,儿子也成了一名固定献血者。

深圳献血的浪漫故事,以不同的方式延展。有的人因献血结缘,有的因献血而凝固感情,有的因献血而倍受人尊敬。曾经有位2岁的白血病男孩病情复发,急需血小板,市血液中心连夜找到4位血小板配型相合的捐献者,其中一位要急着回老家结婚,献完血才赶上晚班车。另一位献血者顾荣祥已经到广州工作,一封电邮让他立即启程赶往深圳,献完血又踏上回广州的车程。

这一幕幕感人的献血故事,构成一道道温馨而浪漫的风景线,在深圳特区上映。

记者前去深圳市血液中心探营,出面的就是党总支书记卢亮。他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六年制医疗专业,当过临床医生,又到血液中心从事采供血管理工作,已献出血液总量63000毫升。献出这么多血,会影响身体健康吗?他说:只要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身体献血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卢亮向记者讲述“深圳血”特色。

他的身体杠杠的,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

深圳血,安全的血液

卢亮对自己献血没有谈兴。他更乐于谈深圳人献血的故事,谈深圳无偿献血如何始终保持全国前列,谈“深圳血”何以成为安全的血。

他带记者走了一趟从采血、检测、制备、储存到发放到临床的全过程。“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检测设备,保证血液安全”,“那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存贮设备,能确保血液质量”……走到最后一站供血服务科时,一辆急救送血车正发动启程。他很自豪地说,“深圳血是非常安全的血,因为所有设备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市民的爱心,我们会倍加珍惜,我们会确保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这段旅程绝对安全,医学术语是保证血液冷链百分之百安全可靠。”

即将送往医院的血液箱。

他喜欢说“深圳血”这个词,不仅因为安全可靠,还因为这是深圳人精神风貌的体现。“我们之所以说‘深圳血’,是因为深圳的无偿献血事业发展水平一直遥遥领先,而且引领着中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方向。”

创造多个第一的“深圳血”

2015年,特区举行“深圳十大文明行为”评选,其中“爱献血:我不认识你,我要谢谢你”当选。入选理由这样陈述:在深圳,无偿献血已成为深圳人的一种“新风尚”,一种“好习惯”,成为一道城市风景。这种文明行为,有着热血的温度。

深圳无偿献血拥有多个“全国第一”:

第一个推行自愿无偿献血的城市,献血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

第一个为无偿献血立法的城市,“不让雷锋吃亏的精神”在《深圳经济特区无偿献血条例》中得以体现和实现;

第一个实现无偿献血100%满足临床用血的城市,从没出现过“血荒”;

第一个开展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的城市;

第一个创建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的城市……

1993年以前,深圳是一座“医疗贫血市”。为了彻底地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深圳人积极地探索一种全新的献血模式——无偿献血。1993年5月8日,深圳市红十字会和深圳血液中心首次走上街头宣传无偿献血,并迎来了首位捐血者、青年工人钟振基,由此开创了中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先河。

献血者留下的微笑。

如今深圳每年约有18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依靠无偿献血就能完全满足全市的临床用血,有力地保障了市民的生命安全。

从严重“贫血”到100%满足临床医疗用血,深圳只用5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10年、20年才走完的路。

深圳人,用爱心再一次实现了“深圳速度”。

“深圳血”,以世界一流标准管理,再一次诠释了“深圳质量”。

让我们结伴去献血,在深圳特区建立37周年生日那天!

点击此处进入“分红”召集令,以爱之名延续生命之火!)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陈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