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生死线后,小微企业如何继续迎接挑战?
国是直通车
2022-01-03 20:41

2021年,我们在疫情全球肆虐、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中坚韧前行。不少小微企业积极求变,成功跨越疫情生死线。2022年,他们如何真正实现“科学应变”,解决变化过程中遇到的个性化实际问题?

小农庄疫情下成功转型后“旧困换新难”

“刚开始我心里也慌,欠着银行贷款,员工要吃饭,每天一睁眼几千块钱就没了。”陈招龙在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的石台县经营着一家名叫“云里居”的农庄,主要针对旅游团提供服务。

疫情前,提前一个月才能订到房间和餐位的小农庄嘈杂忙乱,每年餐饮住宿300多万元、农产品销售100万元的收入可以抵消所有人的劳累;疫情来了,冷清的店里似乎都能听见对方空荡荡的心跳声,眼看着同行倒闭,大家也都慌了神。

陈招龙说,县财政局的担保公司、市场监管、文旅、农委以及银行等多个单位积极为像他这样“主动求变”的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等各方面困难,并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发展建议。

陈招龙在确定了疫情管控常态化之下逆势发展思路后,首先保住员工不散,没生意就内训提升业务水平,定下任务搞创新;经营重点向当地应季特色农产品销售板块倾斜,推动老客户复购、拓展新客户;由接待旅游团转变为主攻自驾游客户;政府推荐专业人士辅导,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宣传农庄、农产品以及全县的景区,形成景区与农庄流量共享;与全县30多家知名景区达成合作,向农庄自驾游客户推荐折扣门票。

通过转型升级,陈招龙的小农庄在2021年把住宿餐饮业营收从“0”拉升到150万元,达到疫情前一半的水平,农产品销售超300万元是疫情前的3倍,增长一直在持续,同时还有部分门票收入。2021年,陈招龙还分别收到了石台县农委和文旅局“以奖代补”的10万元现金。

陈招龙说,“我们转型不转行、疫情期间不‘坐等’,在政府的帮扶下让农庄得到整体提升,经过疫情压力的锤炼,团队整体素质、凝聚力与抗压能力都大幅提升。”

不过农产品生意需要现金采购,加工后实现销售和逐渐回款。但是陈招龙资产有限、连带担保、信用贷解决额度较少,担保公司担保获得资金只能用于固定资产。流动资金需求无法突破金融制度瓶颈,这是在陈招龙2022年亟待破解的发展之困。

逆流入沪的“臭鳜鱼”亟需明确“自己是谁”

胖团团的火苗在红砖青泥的灶台里把敦实的大铁锅拱的快要弹起来,肥嫩的皖南老鸡块儿在腾起的热浪中翻滚着若隐若现。胡永丰把主打六七十年代老味道的土菜馆开到了安徽池州市一个小山村。投资小,但这腾着一锅锅热气的土灶台每年200万元的营收让老板胡永丰累弯腰也笑眯了眼。

疫情下的土菜馆,黢黑的大铁锅把胡永丰的干咳声回荡的沉闷而冰冷。眼巴巴看着一天上千元的开支“肉疼”,无奈解散了员工。村子封闭了,他只能擦洗着越看越别扭的大铁锅,仗着祖传的老手艺开始腌制腊肉、老鸡、臭鳜鱼,一遍遍调试后向老主顾推荐。有的碍于面子买一点,每天也倒是有几百元进账。没成想臭鳜鱼突然成了抢手货,祖传的配方和改良后工艺打造的美味让食客欲罢不能,口口相传的营销让胡永丰忙不过来。

“最严重的时候5个月土菜馆一分钱收入都没有。”胡永丰说,政府帮着提升菜馆环境和卫生标准、制定了“采、做、消”标准化流程。达标之后,市里和区里分别给发了“消费者放心示范单位”的牌子,土菜馆的生意迅速恢复,臭鳜鱼销量倍增。2021年,在臭鳜鱼的带动下,小土菜馆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店。问起营收,胡永丰笑而不答,只是说,“疫情前跟现在肯定是没得比。”

一位曾经在土菜馆吃过臭鳜鱼的食客极力推荐胡永丰把臭鳜鱼带到上海开店。2021年12月8日,胡永丰在上海数千平方米的中高端标准餐厅——“玺口私房菜”开业,在老食客们口口相传之下,店未开先火,完全没有餐饮新开业后的“暖客期”。

土菜馆的“胡馆长”成了西装革履的员工口中的“胡总”。但是胡永丰却说自己上海也不是很熟,不知道还有哪些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可以享受。他明知需要有应对危机和变故的能力,但是在土菜馆与上海饭店的奔波间也顾不上思考怎么让自己的核心产品做成合法的量产商品,不知道怎么推进,也不知道该在上海审批还是在安徽池州审批。

餐饮是最容易受到疫情的行业。2021年,胡永丰却靠餐饮业实现了“人生巅峰”。但胡永丰2022年心中最大的结是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臭鳜鱼是源于他们老家的证据,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出来,怎么让大家知道他祖传的配方与手艺更正宗。

2022帮扶中小微企业关键点是什么?

“改革进入深水区,小微企业帮扶也要走向纵深化、精细化。”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效果明显。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还需要进一步端正态度和作风。传统的“调研找问题、开会问困难”还是会把很多基层具体问题漏掉。

解决问题的方式也需要求变创新。中小微企业资金问题主流肯定是靠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解决,但是在受到无法逾越的制度瓶颈时不能把自己的路“卡死”,要善于用资源整合等多角度、多维度地去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帮扶和指导。

以胡永丰的经历为例,资深投资人高港认为,凭着一条臭鳜鱼在疫情中逆流而上,把土菜馆开成上海的中高端饭店是一个励志故事,但也同时存在巨大风险。他说,如果没有现代化管理意识和经营模式,仅凭菜品特色很难立足,经营一个小有规模的标准化餐厅和乡村土菜馆完全是两个概念。通过胡永丰反映的问题可以折射出其缺少资本引领,在寻找与判断专业团队解决问题上或存障碍。建议此类企业可先通过当地政府扶持引导建厂量产,积累经验后再扩店经营。

分析认为,2022年,稳健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顺利推进,都需要中小微企业持续激发活力,把扶持、引导中小微企业工作做“实”、做“深”、做“成”,还需要找到中小微企业困难的“穴位”,把“针”扎准。

(原标题《跨越生死线后,小微企业如何继续迎接挑战?》)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新闻网-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