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二科开设了深圳首家儿童青少年肝病门诊,为16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肝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肝病治疗方式有年龄差异
慢性乙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遗传代谢性肝病是儿童肝病中最主要的三种疾病。深圳市三院肝病二科主任王方介绍,我国儿童慢性乙肝的发病率虽然有明显下降,但存量仍然巨大——约有220万儿童感染慢性乙肝;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深圳市三院就曾收治过11岁的脂肪肝重度肝硬化患儿。
此外,筛查不到位也是儿童肝病形势严峻的原因之一。“以慢性乙肝为例,很多时候临床表现都比较轻微,患儿可能都没有感觉到不适,到入学体检才查出来肝功能异常,”王方说,“其实儿童患慢性乙肝即使肝功能正常,也需要定期复查,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与成人相比,儿童肝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方式都有所不同。“慢性乙肝患者感染时的年龄越小,越易产生免疫耐受性,免疫耐受性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于乙肝病毒不识别、不应答,病毒容易慢性携带,而肝功能保持正常;比起成人,儿童肝病会更快进展为重度病变,预后也比成人要差。”王方称。
多学科联合诊疗儿童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近年来逐渐“年轻化”,已经影响到5%-10%的学龄儿童和44%-70%的肥胖儿童。王方介绍,西方国家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为3%-11%,但在超重儿童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40%-70%。
高热量非健康快餐食品是儿童脂肪肝最重要的诱因,性激素、青春期的胰岛素抵抗及久坐的生活方式也是高危因素。此外,母亲孕期状态在患儿发病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母体怀孕时宫内营养不良可导致胎儿适应性基因编辑,婴儿出生后面对营养相对过剩的环境,会更容易引发代谢性脂肪性肝炎;但母亲并非吃得越多越好,母亲的肥胖也是子女脂肪肝和1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此次开设的儿童青少年肝病门诊将针对这一情况,联合专门的营养、减重门诊,为脂肪肝患儿提供来自营养、内分泌和肝病多学科联合的专业减肥和诊疗计划。
乙肝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在开设儿童青少年肝病门诊前,深圳市三院肝病医学中心也收治较多的儿童肝病患儿,其中绝大部分慢性乙肝患儿都是母亲患有乙肝,在幼儿园入园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才确诊,部分患儿在经过一年多治疗以后,已经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标准,即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表面抗体产生。
“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途径感染的患儿是最难治的,但是难治并非不可治。”王方强调,对于慢性乙肝患儿而言,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据解放军302医院的儿童肝病专家张鸿飞教授的研究报道,1-2岁、2-3岁、3-4岁、4-5岁、5-6岁、6-7岁慢性乙肝患儿经过干扰素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的清除率分别是66.1%、65.5%、45.7%、41.3%、20.6%和 27.6%,随年龄增长,疗效逐步下降。
因此,王方提醒,儿童肝病一定要及早就医、及早筛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