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街道办”将打造世界级“地下城”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良龙 见习记者 陈行
2021-12-28 22:35

12月28日,在广州举行的首届广东省建筑文化宣传周启动仪式,以“粤有文化·建筑粤美”为主题,探讨建筑文化在传承岭南、探索未来、服务生活三方面的场景应用。来自深圳的建筑设计师、AECOM中国区建筑设计副总裁钟兵指出,粤澳港大湾区城市呈现高密度的特点,未来一系列城市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立体化”和“空间复合利用”,可借鉴岭南传统智慧来创新现代城市语言,释放高密度带来的高能量,最终回归人的感知和舒适性。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雄以深圳机场为例,点明其卫星厅体现深圳科技与自然兼有的城市气质,将运营效率、旅客体验置于首位,将建筑艺术、实用功能、绿色节能、设计细节高度结合,与T3航站楼交相辉映,助力其实现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目标,打造一个具有人文关怀、高辨识度、属于深圳的独一无二卫星厅。

钟兵是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也是深圳规划局专家评委、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库专家、深圳市首届十佳青年建筑师、深圳市首届杰出建筑师。他在活动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呈现高密度的特点,即空间紧凑、人群密集,易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如拥挤、嘈杂、干扰、缺乏公共空间等。但同时,其能量也巨大。

“其实老祖宗很好地提示了我们如何营造城市空间。”钟兵指出,大湾区城市界面的营造可以借鉴岭南骑楼街的传统智慧。骑即跨界,楼即建筑,街即街道,是一种建筑与街道共构的方式。“这是我们着力在通过传统地域文化来解决现代高密度城市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钟兵强调,岭南骑楼街的重要特征即“交互”,是楼与街在空间上的渗透、开放、共享和互动。并且,它有非常强的耐候性,可以满足大湾区城市遮阳、挡雨、庇护之需。从行为上来讲,它包容了集市、交往、交通和聚汇等功能;从气质上来讲,它也表达了岭南文化开放、多元、务实、崇商、开拓的特征。继承岭南文化,一方面可以从文化形象符号上继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从生活空间这个系统的逻辑建构来继承。

深圳市南山海岸城三层建筑和二层连廊系统的共构,便是上下联系的高密度立体复合街区深圳样本。钟兵介绍,作为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的主轴,它横跨五个街区,包含一条商业街、一个剧场、一个三星级酒店、两个五星级酒店、三个购物中心、七个写字楼,是联合共构的复合业态,也是深圳适应岭南气候的重要实践尝试。同时,海岸城实现人车分流,上部人行、下步车行,具备非常多的廊下空间,既有地面骑楼,也有空中骑楼,更多的是内外街的互动,因此空间使用效率和活力非常高,许多区级文化活动都能够在大广场上举行。“海岸城也是一个可生长的城市体系,未来和深圳湾万象城将直接连接。”钟兵说。

记者在活动中获悉,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事处的科苑大道地下空间项目正有序推进,借由地铁13号线的开发,在科苑、深大东、深大、科兴、松坪5个车站之间实现地下空间完全连通,未来会形成一个整体长度3.4公里、拥有12个下沉广场、目前深圳最长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在该高密度的街区,将植入“地下骑楼街”等具备识别性和舒适体验感的收放式街道,也将考量业态设置和地上以科创为主题的片区文化生态形成良好互动。同时,项目为未来城市地下街道网络预留了43个接口。

“世界级城市需要有世界级的‘地下城’,世界级的科创中心需要世界级立体丰富的公共生活。”钟兵表示,执行这个项目时,建筑师团队已经变成社会工作者,跟已建成的76栋建筑的业主都有频密沟通,希望地下空间和已建成建筑的地下室都有无缝对接,最后营造形成一个良好的城市网络。“因为它跨越了深圳最重要的三条横向道路,包括北环大道、深南大道、白石路,是未来整个城市网络的基点。”

(原标题《广东:立体化+空间复合利用,为大湾区高密度城市未来发展之道,深圳“粤海街道办”将打造世界级“地下城”》)

编辑 吴徐美审读 吴剑林审核 冻结-党毅浩,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良龙 见习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