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世界观:从两头在外到内外兼修
南方+
2021-12-27 16:39

开放是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基因。以兴办深圳等5个特区为起点,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逐步打开。

1979年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1981年全国第一家外资企业营业执照诞生,1982年新中国引进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在深圳开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圳“对外开放窗口”形象分外突出。

40多年来,深圳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她的城市“金钥匙”熠熠发光,她的“丝路远航”令人瞩目。深圳始终坚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吸引全球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18亿美元跃升至2019年的43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1%,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

历史的车轮驶上新征程。当代城市要争的,是在全球网络里的节点地位。今年1—11月,深圳进出口总额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前海“一带一路”贸易组合枢纽港正式启动,内地企业与香港企业“拼船出海”,为企业国际化发展创造更好前景。

意在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的深圳,从城市建设规划、资金募集方式、城市管理运营,到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创新、营商环境优化以及人才使用等,广集世界智慧输出深圳辐射力、集聚力、承载力。争当大国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深圳准备好了。

40多年前,还是荒山一片的蛇口工业区,响起一声开山炮,首次打破了工资大锅饭,首次邀请外商投资建厂,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一支试管”。

当时的中国,劳动力极为富裕,但资金和技术极为短缺。1981年,深圳发出编号为“0001”的全国第一家外资企业营业执照,“三来一补”打开了这座城市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大门。

“三来一补”政策对生产、就业、消费乃至国家政策的影响颇大。“三来一补”企业丰富生产,扩大了生产总量;体制内的容纳量有限,“三来一补”吸纳了很多人到体制外就业;很多企业生产了品种丰富的产品,人们的消费大大的得到了提升。

对外开放使深圳大胆地引进外资,解决了特区发展最为紧缺的资金问题。截至目前,深圳历年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10万家,累计吸收合同外资超3280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1280亿美元。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更高水平的开放,意味着规则机制衔接更深入、更全面。在名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的文件中,有7条涉及“对外开放方面”,包括完善涉外商事纠纷诉讼管辖制度、完善国际法律服务和协作机制等。

“十四五”时期,深圳将推动开放体系升级,主动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出台实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探索到境外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加气业务,试点放宽国际新药准入,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和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

更完善的“深圳解决方案”,散发着丰盈的开放气息,必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深圳的世界观是在推动经济建设不断向高级形态迈进过程中形成的。

“不仅要引进来、走出去,还要在体制机制上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而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始于特区而立之年,前海肩负重任。

“扩区”加“新政”的“前海方案”又为生机勃勃的前海再次加力赋能。

港澳商事服务“注易册”让港澳投资者不出港澳可注册深圳企业;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免考即可跨境执业;率先推动跨境争议可适用香港法裁判解决……营商环境、深港合作、法制示范等方面的探索,正加快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的步伐。

距离前海20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里,创新要素的流动更加自由与便捷。

这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吸引了逾140个高端科研项目落地。与创新载体一同到来的,还有越来越多港澳青年。近三年,河套片区具有港澳背景的创新创业团队从69人增至561人,增加约7.2倍。

坐拥三大口岸的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专门出台《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支持港澳专业人才创业就业发展及配套服务实施方案(试行)》,针对专业人才,罗湖不仅给予6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还在子女教育、医疗服务和住房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

盐田区正在全力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积极推进“一核四区”建设,重点打造0.73平方公里沙头角跨境免税消费核。

深圳对外开放的版图上,推进深港深入融合的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轮廓清晰,大量人员、物资、信息等要素经流于此,成为深港合作的空间承载地和功能集聚地,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平台,不仅是中国企业的机会,也是全球企业的机会。

“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优质项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

连续三年,深圳市委书记化身“招商专员”,在招商大会上向全球推介深圳,许下承诺。

本次大会洽谈签约项目总数超260个,44个重大项目现场集中签约。高品质优质项目有中国电子、国家电投、国家管网、中国汽研、ABB、麦德龙、美国运通、魏桥集团、复星集团、三一集团、蓝思科技、能链集团等。

投资深圳是一场双赢的选择。国内外企业汇聚得越多,深圳越了解企业的诉求,改善营商环境的动力就更强;营商环境和软环境越好,国内企业汇聚深圳的动力就越强,企业能级的提升就越大。

凭借优质的营商环境和良好的投资氛围,大批国际知名企业纷纷选择落户深圳,包括空中客车、埃森哲、赛诺菲、苹果、高通、雀巢、西门子等知名企业,有力推动了深圳的对外经济发展。

深圳何以成为外资首选投资热土?企业看好的,是深圳的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以及深圳在不同时期在资金、人才、土地、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前海在全国首创个税超过15%的部分给予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也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比内地通行的25%企业所得税率低了10个百分点。目前,前海正在研究会计专业人士跨境执业,拟进一步深化深港金融合作。

随着“港澳药械通”政策进口的首个药品“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和首个医疗器械“磁力可控延长钛棒”运抵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放宽国际新药准入”改革事项正式破题落地。深圳进一步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首次为在深圳工作的37位港籍医生直接认定颁发正高级职称证书,深圳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抢占先机、抢占高地,深圳张开双臂拥抱全球。

(原标题《深圳世界观:从两头在外到内外兼修》)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冻结-党毅浩,新闻网-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