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档案文献展》特别报道 老摄影家上万张照片记录40年巨变
读特记者 袁晔
2020-07-01 11:39

《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档案文献展》征集活动反响热烈,不断有市民捐出自己珍藏的展品。日前,老摄影家马树华向深圳市档案馆捐赠自己使用多年的摄影器材和一万三千余张记录深圳发展的照片,参加市档案馆《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档案文献展》征集活动。

捐出一万三千余张照片

在市档案馆征集处的桌面上,几部老而重的相机格外显眼。虽然历经岁月洗礼,但它们依旧洁净。马树华告诉深晚记者,本次他捐赠的一万三千余张照片,大多数是用一台日本富士的手动相机拍摄,他也将这台老相机捐给了市档案馆。

这些相机中"年纪"最大的,当属一台 1978 年的上海海鸥双镜头照相机。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照相机。相机呈长方形,样式古旧,在如今的照相机市场并不多见。在马树华的回忆中,自己最初就是在胸前挂着这台相机四处奔走,迈上了摄影之路。

在最初得到这台海鸥照相机的日子里,马树华还只是将摄影作为一个业余爱好。当时在天津从军的他,每逢周末就带上相机满天津城地溜达。1983 年,他随部队南下深圳,成为了"拓荒牛"方阵的一员。

1983 年末,马树华转业留在深圳。他在辛勤工作之余,最放松身心的活动就是休息时捧着相机四处拍照。看着深圳每天都在变化,他告诉自己,"一定要记录下来"。

▲马树华所捐摄影设备

回到当年拍摄地,拍下新照片

逐渐地,摄影对马树华而言,从业余爱好变成了副业,又从副业成为主业。近四十年的时间里,马树华拍下数量庞大的照片。华强北、蛇口湾、深南大道 …… 这些著名地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被他印上相纸。2018 年的一天,马树华在家里翻看自己初来深圳时拍下的照片,感慨这座城市近 40 年来发展之巨变。他问自己:"为什么不重走这些当年的道路,在同样的角度拍下对比照呢?"马树华很快就将想法付诸实践。

重拍故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数十年时间变迁,深圳这座城市已经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原来的拍摄地建起了高楼,挡住他拍摄的视角;有些地方则在时光淘洗下再难寻觅。为了能够拍摄一张同样角度的照片,他曾徒步在烈日下走了 4 个小时的路程才终于找到与多年前老照片同样视角的拍摄地点。

抚摸着陪伴自己半生的老相机,马树华告诉深晚记者:"这些相机都还能正常拍摄,可是我现在用不上了。"他表示,这次借特区 40 岁"生日"捐出这些老相机,也是希望它们可以发挥出最后的余热,让现在的深圳青年了解当年的深圳建设者是背着怎样的装备记录这座城市拔节而起的。

▲马树华摄影作品《雨后深圳景色》

相关链接

征集:深圳市档案馆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反映深圳经济特区建设 40 年历史进程中城市发展和变迁的各类档案资料,所有市民、单位组织可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面谈等方式,与深圳市档案馆联系。

地址:福田区林丰路 2 号档案中心 A 座 101 档案资料征集室

联系电话:0755-88127939

电子邮箱:dawxz@szdaj.gov.cn(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档案资料征集")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袁晔)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