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对口支援由“输血”转向“造血”

读特记者 胡恒芳 叶晓滨 吴德群 翁惠娟 夏岩青/文 岑志利/图
2017-08-16 08:27
收录于专题:大局
摘要

原来,高永徐听说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今年已经正式开业,目前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到当地,其间蕴含巨大商机,就希望深圳援藏工作组能借助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大平台,让园区猕猴桃“登台”亮亮相,让更多游客来猕猴桃园区观光旅游。

走到田间地头,给当地老百姓“来点实际的”,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从而让贫困户自主脱贫。

记者在察隅县采访期间发现,深圳援藏工作组加大产业援藏,推动对口支援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增强受援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这样的转变很受欢迎。

“顾书记,今天你们来到园区,我们就谈点实际的。”深圳援藏工作组在察隅县下察隅镇夏尼村了解援建的猕猴桃园区工程进展情况时,承包商高永徐当场向深圳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组长、察隅县常务副书记兼察隅农场党委书记顾东忠提出这样的要求。

“我们来就是给你解决实际问题的。”顾东忠毫不犹豫地回答,然后仔细询问情况。

原来,高永徐听说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今年已经正式开业,目前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到当地,其间蕴含巨大商机,就希望深圳援藏工作组能借助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大平台,让园区猕猴桃“登台”亮亮相,让更多游客来猕猴桃园区观光旅游。

一拍即合。深圳援藏工组一行当场办公,与高永徐夫妇以及夏尼村村委会商议,决定把夏尼村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聚集到猕猴桃园里劳作、跳舞,由本报记者拍摄相关视频和照片,等片子剪辑制造好后,再由工作组送往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进行大范围展出和播放。

如此高效的“深圳速度”,让高永徐夫妇感叹不已。

援藏就是要“来点最实际的”,这不仅让高永徐夫妇从中受益,更多的当地农牧民早就尝到甜头。

记者采访看到,工作组推进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枇杷产业基地、特色农家乐、大棚蔬菜藏香鸡等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察隅县汽车维修培训基地等众多精准扶贫项目,无不是从“输血”向“造血”、从“顶岗”向“帮带”转变,把资金和项目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通过产业和技术的援助,让贫穷的农牧民掌握一门技术或手艺,从而实现更加长久的自我发展。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胡恒芳 叶晓滨 吴德群 翁惠娟 夏岩青/文 岑志利/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