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智模式!深圳帮扶汕尾托起老区的新希望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 通讯员 陈军生
2021-12-14 12:10

读完这个学期,广东汕尾陆河县东坑中学的孩子们将不用每天奔走十几二十多公里的求学路了,即将全面竣工的宿舍楼能满足他们所有在校生的住校寄宿需求;

汕尾林伟华中学的学生们再也无须为困扰他们几年的如厕难洗漱难担忧发愁,曾经破损的卫生间已经修缮如新;

在城区盐町头小学,汕尾市公办学校第一个学生管弦乐团已经演奏出动人的乐曲,校园里的两栋高标准教学楼更是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汕尾市第一所本科院校——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的有关专业今年如期实现招生,目前已有620名新生入校就读;

……

这一切,是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下称深圳汕尾指挥部)倾真情、聚众力、集众智,协调深圳和汕尾两地共建助推教育事业发展,给革命老区的未来托举起的新希望。

先富带后富,同奔富裕路。深圳经济特区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理念,围绕“汕尾所需、深圳所能”,携手汕尾革命老区在教育帮扶上持续发力。深圳汕尾指挥部创新教育“扶智”新模式,让该读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让就业创业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良方,累计安排资金7亿多元实现从幼儿园、小学、初高中、职高、技工学校建设的全链条,以及软件(人才智力)硬件(基础设施)全覆盖的教育帮扶。8年时间过去,对促进汕尾提升教育人才队伍素质、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联合数家深圳优质技工学校组织实施的“深汕雨露直通车”技能扶贫项目,已累计招收超400名相对困难家庭的“两后生”免学费、免生活费、免住宿费入读技校。

偏乡僻壤迎真情 帮困助教有远亲

陆河县位于汕尾市东北部,地处粤东沿海与兴梅山区结合部,地理位置偏远。地处该县东部的东坑镇,全镇13800多名常住人口散居于7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学生往镇中学读书,最远的要走20多公里,每天往返,且不说雷雨天带来的严重困扰,路途的安全问题更是难以保障。

罗烈床受命出任东坑中学校长时,正赶上当地雨季,那些日子,每每看到跑进校门的学生衣服透湿,他是一阵阵揪心难受。买来10多个电吹风,罗烈床吩咐老师帮助学生将被雨水淋湿的衣服吹干后再进教室上课,保证学生不会挨冻受凉。

淋湿的衣服容易吹干,没有宿舍不能住校,学生们的日常管理更是摆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东坑镇党委书记叶晓丽介绍,在镇中学读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父母亲在外地务工的留守儿童,白天在校读书有老师看管尚好,放学回家后父母不在身边,大多数学生只能放任自流,家庭教育管理缺失,对孩子们的成长皆大不利。

其实,早在10多年前,东坑中学是有宿舍楼的,也基本能满足学生的住校需求,在校学生亦曾多达1200多名。因为年久失修,宿舍楼已经成为危房,学生们不能住校了,众多家长不得不选择到县城或周边邻近的地方租房供孩子读书,导致目前学校仅剩396名学生走读。有人大代表曾就东坑镇“中学生读书难”问题提出议案,但因财政困难,学生宿舍楼的建设只能作罢。

2020年,深圳市驻陆河县工作组针对该情况申请立项给予资金帮扶。经过实地调查、专题研究,深圳汕尾指挥部决定支持东坑中学1000万元用于新建学生宿舍楼和教学综合楼,同时,东坑镇党委、政府发动乡贤捐款协同共建,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深圳援建的陆河县东坑镇中学宿舍楼、教学楼即将竣工。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建设,东坑中学已经竣工的宿舍楼能容纳440名学生住校寄宿,“但凡需要,下学期入学的学生上下学都不用日晒雨淋来回奔波几十公里了”,东坑镇党委书记叶晓丽不无感慨地说,“是深圳帮扶干部亲人般的关爱,带给了东坑孩子福音”。

特区给予老区亲人般的关爱,也撒播在陆河县水唇镇吉溪小学。

2017年以来,随着水唇镇镇区人口的不断聚集增长,小学适龄儿童越来越多,在水唇中学老校址上改造而成的吉溪中心小学的学位已经严重不足。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因为报名就读的学生太多,只得采取抽签的办法排位。水唇镇党委副书记朱见吉介绍说,偏远地区小学要靠抽签排学位,这种现象很少见,水唇镇区一些没有抽到学位的孩子,只能到邻近的村小学就读,上下学颇为不便。

经过实地调研,指挥部安排370万元帮扶资金,协助水唇镇新建一栋拥有1000多个学位的教学楼,目前已经动工建设,2022年9月份新学期开学便可投入使用。

除了帮扶陆河县的基础教育,在偏处汕尾一隅的华侨管理区,指挥部亦是倾真情,投真金,聚力相助。援建了华侨管理区中学教学楼和华侨实验幼儿园,同时,还援建陆丰市青少年宫等一批教育项目,对促进汕尾革命老区提升教育人才队伍素质、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深圳援建的陆丰市青少年宫项目。

老区教育有困难 特区援助补短板

汕尾市林伟华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目前2500多名学生全部住校寄宿。该校女生宿舍为某企业捐建,已有近20年的楼龄。

曾几何时,宿舍楼内卫生间的铁门生锈损坏,只能临时用木板甚至泡沫遮挡,水管老化滴漏时常造成楼板渗水,洗漱间灯光昏暗、地面瓷砖破烂湿滑潜藏着安全隐患,特别是因厕盆破裂曾导致好几个学生如厕受伤,学生家长一度怨声载道。

“而且洗漱间必备的物品缺少,热水也不能通过管道进入冲凉房,学生用水都是一桶一桶的盛装手提,生活极为不便”林伟华中学校长黄德钦说,修缮这些方面所需资金要数百万元,学校是束手无策,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校方将面临的困难向汕尾市教育主管部门反映的同时,亦向深汕帮扶指挥部提出了资金帮扶的申请。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确认具体情况后,指挥部急学校所急,解学生所难,很快通过项目审核,支持学校立即开始实施,利用2020年暑期学生放假时间,将林伟华中学宿舍楼存在的一揽子问题全部帮助解除。

在汕尾市城区盐町头小学,原有两栋教学楼是1989年由盐町头村集资兴建的,2015年12月被鉴定为D级危房,城区人民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拆除重建。指挥部领导到学校实地调研后,决定联合当地政府将盐町头小学建设成具有前瞻性、高标准的义务教育现代化小学。

盐町头小学校长余伦会介绍,教学楼工程建设项目于2017年4月9日动工兴建,指挥部给予了1920万元的资金帮扶,城区财政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也投入1340万元。“学校重建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提升,消除了安全隐患,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平整的操场,干净、亮丽的洗手间,给学校师生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2020年,盐町头小学计划组建汕尾市公办学校第一个学生管弦乐团,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指挥部又鼎力支持,资助资金用于购买管弦音乐器材和设备。2021年5月18日,盐町头小学学生管弦乐团正式成立,按时开展授课工作。得益于指挥部的大力支持,通过近三年来的办学,盐町头小学形成了“艺体齐飞”的鲜明办学特色,2020年,获评“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近几年来,汕尾市田家炳中学、第二小学、海丰职业学校等30多所学校在指挥部的帮扶下,办学环境焕然一新,部分学校成为从原来学生不断流失到现在学位数翻五倍仍“一位难求”的“香饽饽”。

2020年前,汕尾是尚没有本科院校的地级市,这无疑是其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一块亟待补齐的短板。

在深圳的指导和支持下,深圳汕尾指挥部协调安排资金5亿元援建汕尾理工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并由深圳大学派出最强团队全面担纲学院建设,大力推动深圳大学与汕尾市签署《共建汕尾理工学院合作协议书》,对学校建设、办学、管理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等各方面予以全方位帮扶,以深圳经验高起点打造汕尾市教育高地。

深圳助力建设的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今年已经招生620人。

目前的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作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重点工程,由广东省教育厅、汕尾市人民政府、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四方共建,是华南师范大学“一校三地四校区”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东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双一流”大学和“211工程”大学扎根办学的校区,填补了汕尾市没有本科院校的空白。2021年9月新学期开学,该校区已招收620名新生入校就读。

深圳援建的汕尾市城区盐町头小学教学楼己经投入使用。

身在异地讲台上 且把汕尾作故乡

在汕尾市陆河县,活跃着一支由40名深圳教师组成的支教队,他们中有特级教师,有国家级骨干教师,有名师工作室成员,有校长、校长助理,也有不少人是原学校的中层干部。

2021年9月3日,他们受深圳市委教育工委指派到达陆河县后,便立马奔赴有关初级中学、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公开课、示范课、送教下乡、专题讲座。深圳来的教师们迅速融入当地,把他乡作故乡,倾真情用真心,通过多种方式送学助教,和当地教师共同提高。特级教师王中意辅导陆河县樟河中学老师参加汕尾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第二名。

今年10月13日,支教队协助共青团陆河县委、县教育局、县少工委启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陆河县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2周年主题队日示范活动暨红领巾奖章活动。支教队老师从活动设计、筹备、实施,全过程给予帮助,让当地学校辅导员、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得到进步,通过邀请 全县各乡镇少先队辅导员观摩活动,有力推动了红领巾奖章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陆河县少先队工作,尤其是乡镇少先队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深圳援建的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实验幼儿园。

深圳派驻的教师们在中、小学校支教,指挥部则安排助学金兜底保证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九年义务制教育,截止目前已累计安排500多万元在曾经的贫困村设立助学基金,与此同时,联合数家深圳优质技工学校组织实施“深汕雨露直通车”技能扶贫项目,累计招收超400名相对困难家庭的“两后生”免学费、免生活费、免住宿费入读技校;联合汕尾市关工委实施“高考生圆梦计划”,已给予870多名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孩子5千至2万元的补助。

“扶智”同时“扶志”,鼓励并协助有劳动能力的民众就业创业,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办法。

指挥部在解决老区孩子就学就读困难的同时,想方设法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民众解决就业之忧。通过协调有关学校与产业园区的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订单式技术工人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举办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班和人力资源招聘推介会等,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踏踏实实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建设者,实现“思想上和经济上”的长效脱贫,共同托举起汕尾革命老区全方位发展的新希望。

(原标题《创新扶智模式!深圳帮扶汕尾托起老区的新希望》)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 通讯员 陈军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