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兄靓声|第44期:红炉美酒北风至 ——写在2021年小雪
2021-11-22 09:06
收录于专题:曾兄靓声



曾晓剑 摄


曾元青 摄





红炉美酒北风至

——写在2021年小雪  

作者:潘之江

朗读:曾若明

编配:邬运河

录音:曾兄靓声戏剧录音工作坊

录音时间:2021年11月21日

地点:深  圳


朔风乍起,寒意渐浓;旷野萧瑟,绿茵殆尽;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小雪”,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入冬后的第二个节气。《群芳谱》中说是:“小雪气寒冬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同时可见,雪,才是入冬的主要象征。

曾晓剑 摄

在江南,小雪节气时见雪的机率不高,郊野满目还是深秋的景象,此时的雪是深藏着的,只是有了一种气味传递的想往。在岭南地区北部,由于气温骤降,也开始进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自然状态。

曾晓剑 摄

早在上个世纪,农村中每年进入小雪后,有三件例行的大事:窖藏、酿酒和看社戏。小雪是果、蔬、粮储存的关键时节,农耕时代,是否能安全越过严冬,大量食物全靠窖藏。可冬藏的重要性,人们习惯把丰收了的粮食,均出一部用来酿酒,一来用祭祖,二来犒劳自己。孩子们最关心的是社戏要开唱了。这时戏班子的班主,走村穿户,兜售节目。当年,请戏班子演戏一般用粮食作为交换。在丰年,请一场戏一般需要三斗米。我父亲喜欢看昆曲,特别是《牡 丹亭》、《长生殿》等名篇。我只是看热闹,喜欢看那飘逸潇洒的水袖,和凄婉动听的唱腔。家父经常说,昆曲是通过改良中国传统戏曲后,最成功的一种戏曲,流传时间很长。其中《牡丹亭》是昆曲的精品。戏中讲的是爱情故事,缠绵悱恻,所以久演不衰。

曾晓剑 摄

小雪,在现代言情小说中,是一个非常有诗意的主人公名字。但我爱自然中的小雪!更爱江南小雪时节的雪。即便是有,也是稀稀落落,飘飘洒洒,那么地柔性,那么地温情,以其纯洁的善意,悠雅的诗意,轻舞的画意,至诚的心意,显示出她的无比美妙。

曾晓剑 摄

江浙一带的冬季,阴晴雨雪具全,冷暖交替适度在小雪节气的日子里,渐渐进入了冬闲时光。白天,如果能选一处水田和旱地落差的向阳坡,绻缩在草蓬中,晒晒日光浴。入夜,烤上一壶自家酿的米酒,或绍兴花雕,就着红烧羊肉下肚,那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曾晓剑 摄

今年有点气候反常,盛夏时节,四方雨水成灾,立冬未到,晋、冀两省北部就大雪花纷飞。小雪前,通辽一带,已是暴雪成灾。当然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耕纪要形成的。气候与时节相吻合主要是指江南一带。

曾晓剑 摄

不知道今年江南的雪会到什么时候下,总之怎么样也会下雪的吧。只要开始下第一场雪,就可以去山中泡泡温泉,让肩膀淋 着雪花,看着水池周围渐渐变白,在清冷而充满湿润的空气中不用说话也能温暖着心。


朗读者 曾若明

曾若明,汕头市人,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保利剧院首任总经理,深圳曾兄靓声戏剧艺术表演工作坊创始人。现受聘于深圳文体旅游局重大项目办公室(新歌剧院项目组)高级顾问。

作者 潘之江

潘之江,资深文化人,浙江绍兴人,正高职称,早年在浙江工作。1993年调入深圳。先后任898频率总监、深圳广电集团新闻研究所所长,兼任深圳《市民周报》社长、总编辑, 深圳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近年主要从事昆曲艺术、文字交响乐、读懂中国画、辨证看艺术、24节气习俗等专题研究和讲习。策划并成功组织《深圳同在一方热土》大型歌会12场、《文明家庭进社区》活动56场、《全国金婚大典》等大型系列活动。先后策划香港、澳门回归大型专题各 80 集(中央台播出、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专集);主笔 50 小时大型电视直播节目《香港十年》(深圳卫视播出);创办《深圳广播快评》、《民心桥》等名牌节目(主创之一);创作大型朗诵诗二十多万字,其中一百八十行长诗《写在春天的赞歌》在中央台两次播出;出版《敢问理在何方》(人民出版社)、《广播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等个人专著六部。

音乐制作人 邬运河

广东省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业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长期从事音乐编辑、录音与制作。众多节目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

首席摄影师 曾晓剑

曾晓剑,广东河源人,央企管理人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数十幅摄影作品入选中国摄影和国际摄影重要赛事。


编辑  谢舒霖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