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医院科室出租禁令须从“纸上”走入现实
朱昌俊
2016-05-06 17:33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关于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和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执业,禁止出租或变相出租科室及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这应是“魏则西事件”所引发的“蝴蝶效应”的一部分。在这起引发全民聚焦的事件中,当事医院存在相关科室被承包的现象,成为一个无法绕开的细节。国家卫计委下达的这番“禁令”,传递出一种鲜明的治理立场,这也或可能成为一场全面纠偏行动的开始。

不过,有关医院科室外包或对外出租的禁令其实并不缺乏。有媒体指出,医院科室出租在2000年即被叫停,2004年曾被列入“严肃查处”之列,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更被明令禁止,多个地方也先后发布了相应的禁令。可以说,这道“红线”早已划出了。

但作为一种事实,医院科室承包和由“魏则西事件”所揭示出的科室承包乱象及其可能蕴藏的风险,却一直都与相关禁令“相伴随行”。因此,我们乐见国家卫计委再次就医院科室出租现象表达鲜明立场,但也必须认识到,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可能不仅仅是重新确立一条“红线”,而应该是如何保障“红线”能够真正从“纸上”走入现实,展现应有的威力和效力。

公立医院科室被出租或承包,表面上可盘活医院的资源,但在本质上,却很可能成为对公立医院本身公益性和公信力的一种不当“变现”。一方面,它必然以抬高民众医疗成本、牺牲公立医院公益性甚至提升医疗风险为代价;另一方面,由于“僧多粥少”的医疗市场格局,其在操作过程中,也很难规避利益输送与腐败空间。基于此,严禁公立医院科室出租或以各种方式变相出租,至少在现阶段应是势在必行,不应该存在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就当前而言,要落实卫计委重申的禁令,确保不出现新的“增量”只是最低底线。更关键是,不仅要对于既有的已经出租的科室进行清理,还要重点破除公立医院科室出租背后的利益纠葛,挖出寄生的利益链,并追究相关监管被架空的责任。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在加大科室出租禁令执行力度的同时,也要防止这一政策出现执行上的“扩大化”,并影响对社会办医的改革认同度。要看到,医院科室出租甚至失控,归根结底还是在医疗资源分配和规划失衡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未被守住,依法办医的底线被击穿。因此,一面管控好公立医疗资源的经营与管理,另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促进社会办医合法合规的繁荣,打造更公平合理的医疗资源分配机制,让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在竞争中共同提升,才是正道所在。

任何一项政策的效力都不会自动展现,唯有看得见的执行力度,才能让效果和变化被看得见。希望魏则西的个人悲剧及其巨大警示作用,能够真正转化为促进改变的行动力。

编辑 姿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