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生加油!深圳市“年度教师”孙道国支招高考冲刺提分策略
读特记者 李丽
2020-06-28 11:23

虽然疫情延迟了高考,但今天距离高考也已不足10天,最后的冲刺阶段,该如何复习才能高效提分?采访中,省级模范教师、2019年度深圳市“年度教师”、深圳市育才中学语文教师孙道国建议:“要内外联动、纵横连接、点面结合。”

问题一:在这个关键时刻,应该怎么看书?如何才能高效复习事半功倍?如何才能把分数再提高一点?

孙老师:当你看书的时候,看到这个知识点,要能够想到考点!例如,小说中的对比手法,要看出来它的考点,学生的学习点、老师的教学点就是考点,他们仨不分家。要在不断联想中理解、记忆,也就是内外联动,将内课外有机连接起来,这样才深刻。

“点面结合”是“保温训练”,不建议大量做题。此前大量做题可以巩固、总结、提升,已经临近高考的考前要改变策略,适当做题,及时总结归纳,一般一天做一套或两三天做完整的一套就可以了。因为大量遭遇新题,反而容易迷失方向,止步不前。

做题一方面是要“练手感”,另一方面,是要看到自己的“重点”。有些题目就要侧重找感觉,先不管对错,很多题目的对错率有其频率,存在变数,过分计较对错、求稳,纠结为什么没做对,实际价值不大。

问题二:马上就高考了,本来能够拿下的题居然还错,是不是其他知识点也会这样的,该怎么来看待做错题这件事儿?

孙老师:日常状态不是高考状态,学习的状态不可能一直是高考状态,平时轻松的一个状态,即使你全错了,仍有50%的胜算——比如说选择题,一般最终纠结的只有两个选项,而不会四个选项都纠结。加之,在训练状态中,一般心思没有高度集中,高考中你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往年有考生考试后会讲,平时会做的题目这次做错了,是因为他把平时做题的经验带到考场中去了,忽略了高考试题中的条件,把平时练习题中的经验带进去了——因此,进入考场要清零,不能背着思想、经验的包袱,不能对题目进行预设,猜测它应该怎么样的。高考题目具有不确定性,要有一种整体的感觉,而不是具体到某一题会怎么样,太具象的思维会干扰你的做题思路。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2019年高考考的《劳动》,他给的劳动意义,还有“很多人不重视劳动、不理解劳动”等素材;但是,此前曾见过模拟考试的考题就是“劳动”,与此次高考题目相比,它却是两个不同的“劳动”定义,如果把模拟题中的意思拿过来用,就跑题了,往往得分不高。反而是那种之前没练过的题,能够打破固有思维,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考出真水平、考出好成绩。

问题三:高考会不会很难?最后阶段应该看什么?

孙老师:高考不吝啬给你分数,所以,遇到简单题别想太多。为什么好学生容易在简单的题目上错?因为,考试的时候你想的太多了!先入为主的思想会影响正常答题思路。高考是一个能力考试、素质考试,比如说理科考的是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你都具备了,就要使用各种你具备的高考工具,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用这些工具去创造答案,而不是说把准备好的答案去碰、去套!要相信自己的判断,高考出题不吝啬给你分,有可能会比平时还简单!

如果遇到了难题也别担心,不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非得把它啃下来,而是要把70%-80%的基础分拿到手,中下难度题已经600到620分了,能把基础分都拿到就很优秀了,难的题目最后攻克——能得几分算几分。从高考出题的角度而言,没有一道题是考生不会的,如果一道题的得分率是“零分”,这就是废题。

最后要强调的是,理科要做,文科要记,回归书本、回归考纲,回归真题、汇编、模拟题。比如说语文默写一定要过关;理科要重点看例题,这些都是经典题目,过程清晰、语言规范、答案精炼,学生可以重新做一遍,很多考试题目都是从例题中演化出来的。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