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闻名世界的“制造名城” 也是一个有味道的城市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2020-06-28 10:31
摘要

确认过眼神,东莞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

《风味人间》的余温还在舌尖,另一部叫做《寻味东莞》的纪录片开播,又刷遍了东莞人和全国吃货的朋友圈。

《寻味东莞》当中的艾草美食、荔枝美食、腐竹、青蟹、冬瓜干、阴菜、东莞腊味、东莞粽子、冬至四宝……让东莞这座“制造名城”充满了味道,每一个味道都让人垂涎三尺。

用艾草做美食

鼠曲草,又叫艾草,是江南人们钟爱的春季尝鲜的野菜。东莞人将它与鸡蛋、鲫鱼搭配,做成清香鲜美的艾草煎蛋、艾草鲫鱼汤,可谓独有心得。

艾草

高温热油,混合鸡蛋煎制,艾草释放浓烈芳香。

艾草煎蛋

与鲫鱼同煮,去腥提鲜,为汤汁增添别样的余韵。

艾草鲫鱼汤

艾草放到锅里煮熟,加入糯米粉,揉捻成团,花生碎、芝麻、白糖、椰蓉作馅,做成艾粄、艾角。

艾粄

艾草的微苦衬托出馅料的香甜,两种看似对立的味道,彼此呼应,相互交融。

艾角

荔枝桂味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东莞夏季丰沛的雨水,孕育出的桂味荔枝更让人垂涎。

桂味的外壳凹凸明显,核小肉厚,天然糖分高,而最令东莞人着迷的是它绵长的桂花香气。

东莞大厨们用足心思,把桂味做成美味佳肴。

荔枝片皮鸡

荔枝琥珀核桃芦笋丁

荔枝琥珀核桃芦丁

荔枝果冻

腐 竹

腐竹又称腐皮,是一种很受欢迎的传统食品,具有浓郁的豆香味。东莞的腐竹制作始于万江,万江新村的制作工艺保存最好。

大豆磨浆烧煮,从锅中挑皮、捋直、卷成杆状,经过凝结晒干而制成腐竹。

腐竹简单凉拌,就能发挥甘香本味。

凉拌腐竹

与鸡蛋、红枣熬煮,便是柔润甘甜的腐竹糖水。

腐竹糖水

东莞人更偏爱一种做法,就是腐竹烧鱼。生长超过两年的鳙鱼,先过油,熬出白汤后,再加入腐竹,鱼肉与豆类中不同氨基酸相遇,鲜味成倍放大。

腐竹烧鱼

腐竹还有一种做法,被称传统制作工艺的额外惊喜。用刚成型的腐皮与豆浆一同盛入碗中,被称作腐皮豆浆,豆香浓郁,口感黏糯嫩滑,略带胶质。

腐皮豆浆

腐竹炖羊肉

东莞人都喜欢吃腐竹,也为取其谐音“富足”的好意头。

粽 子

端午节临近,东莞很多镇街都有做粽子的习惯。以麻涌蕉叶粽 、道滘裹蒸粽、虎门林旁粽尤出名。

盛产香蕉的麻涌,人们就地取材,用蕉叶包裹上馅料,如同一个个小金字塔,富有蕉叶的植物清香。

蕉叶粽

道滘裹蒸粽的馅料甜咸兼备,分为咸粽和灰粽,脱皮的绿豆,口感沙软绵密;咸蛋黄,带来持久厚重的咸鲜;五花腩肉裹满五香粉,贡献充沛的油脂。在水乡道滘,人们多用莞草捆扎裹蒸粽。

裹蒸粽

林旁粽用林旁叶编织成的菜篮、鱼篓等,装入丰富的馅料。天然林旁叶富含与大米相同的芳香成分,蒸煮七八个小时,能为粽子增添更加浓郁的稻谷芬芳。

林旁粽

青 蟹

在东莞,青蟹一年四季都能品尝,不过,它的肉质和风味,在不同季节却各有千秋。

冬春的奄仔蟹,是未成年雌性青蟹,半流质的膏体,淡雅清甜。

清蒸奄仔蟹

加入简单配料,在密封瓦煲中焗烤,幼嫩鲜美。

油焗奄仔蟹

夏秋的膏蟹,是成年雌性青蟹,橙黄色蟹膏,更加致密紧实,鲜味浓郁内敛。

清蒸膏蟹

膏蟹蒸饭

但东莞人更爱的是,盛夏时出现的“蟹中顶流”黄油蟹,充溢着金黄色汁液,鲜美至极、余味悠长。

清蒸黄油蟹

然而黄油蟹却不可多得,黄油蟹的成因十分复杂,至今还无法人为控制。平均一千只青蟹,才有一只能够蜕变为黄油蟹。

清蒸黄油蟹

要享受一只黄油蟹的美味,需要一方风土的精细缔造,与独得天时的机缘巧合。

冬 瓜 干

新鲜蔬菜干制,是东莞人保存食物的习惯。冬瓜刨成两毫米的薄片,只需晾晒两天,便成了家常食材——冬瓜干。

晾晒冬瓜

脱水后的冬瓜干,清香四溢。

冬瓜干

与肉类搭配蒸制,冬瓜干的纤维再次恢复活性,饱吸汤汁,柔韧缠绵。

冬瓜干蒸翡翠鱼

冬瓜干蒸鸡

阴 菜

阴菜,听起来有点凉嗖嗖的感觉。其实它是本地一种耙齿萝卜阴干而成,所含糖分是其他同类植物的四到五倍,是一种极补之物,所谓“阴菜此物,珍贵无比,参茸不易也”。

东莞温润的天气,赋予阴菜如果脯般的口感,柔韧甜香。东莞人习惯用阴菜搭配油脂厚重的红肉,阴菜贡献清香,是化解油腻的最佳辅佐。

阴菜蒸排骨

阴菜蒸肉饼

煲汤,最能展现阴菜的灵魂。选取牛后腿肉和整条阴菜,再加入黄豆进一步增鲜。

熬煮两个小时,阴菜的香甜与牛肉的醇厚充分交融。牛肉脱胎换骨,鲜嫩弹牙。

牛肉鲜嫩弹牙

然而汤才是主角,两种食材精华汇聚,彼此平衡,柔和甘香。

阴菜牛展汤

腊 味

“秋风起,食腊味”,这句话充分体现东莞人对腊味食品的偏爱。

东莞人做腊肠

瘦肉剁碎,肥肉切丁,按照接近一比一的比例,加入大量白糖搅拌,汾酒三两,灌入肠衣,扎好晾晒。

晾晒腊肠

除了腊肠或腊肉,东莞人也制作腊猪头皮。用海盐反复揉搓,精细按摩是为了让盐分深入食材肌理,充分晾晒后,猪头皮均匀透亮。

腊猪头皮

清蒸是对腊猪头皮最高的礼遇,柔韧中带有胶质,脂香盈口。

腊猪头皮

还有一种腊味,只有冬天才能见到,它有一个吉庆的名字:金银润。

晾晒猪肝

猪肝简单晾晒,再选取猪臀尖肥肉,冰冻后用盐、糖、酒腌制,嵌入猪肝内部,形成精巧的造型。

金银润

外层富有韧劲,内里油润微甜。

金银润

东莞还有一种腊味——白沙油鸭。普通的白鸭育肥一个月,皮下脂肪变得丰厚。腌制两天,自然晾晒,直到油脂渗出,成为东莞人餐桌上的油鸭。

白沙油鸭

油鸭可能吃得多,腊鸭喉你吃过没?肥鸭食管周围布满脂肪,手工翻转,将油脂包裹在内,脱水收紧后的食管,紧紧锁住油脂。

晾晒鸭喉

用素淡的萝卜,搭配鸭喉,汤汁清澈浓郁,油脂已经完全融化,用力咬开,刹那齿间爆浆,这是品味鸭喉最美妙的一刻。

鸭喉萝卜煲

做冬四宝

每年冬至,是东莞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冬至习俗除了有鸡有鸭外,当地的村民还会做一道传统小吃。

水乡片区的人们,用糯米包裹上甜、咸两种馅料,以颜色区分口味的差异,这种黏糯的食物叫冬团,寓意冬日的团圆。

冬团

同样用糯米做皮,生活在山区的客家人,用鲜肉、腊肉、虾干与萝卜丝等制成馅料,包成不同形状,口感软糯,鲜香浓厚,这是客家人在冬至一定要享用的美味:萝卜粄。

萝卜粄

沿海地带人们更喜欢用甜味迎接冬至,大薯与红糖、鸡蛋熬煮的糖水,色泽温暖,是沿海居民的节令美味。

红薯糖水

咸汤丸是东莞埔田地区很受欢迎的冬至美食。在寒冷的冬至夜晚,用鸡、排骨、瘦肉、蚝豉、鱿鱼、瑶柱、虾米、冬菇熬成一锅分量十足的浓汤,把搓成手指粗细的糯米条掰成小块投入汤锅中,待滚之时放进大白菜丝煮熟即可。

咸丸

东莞这座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天日常,都隐藏着庞大而神奇的美食世界,也是保留着传统模样的美食世界。

确认过眼神,东莞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

编辑 李怡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