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们好!会讲英语吗?”“YES!”8月10日上午的深圳市罗湖区大望学校一片欢声笑语,近2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留学互惠生来到这里,与正在参加罗湖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的小朋友们一起学外语,玩游戏。
这是国际留学互惠生与留守儿童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对于这些互惠生来说,这是一次特殊的中国文化体验,而对于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第一节“外教课”。
难得的外教机会
“这是我第一次跟外国人讲话,既紧张又兴奋。”7岁的小游红着脸对记者说。“洋哥哥”“洋姐姐”们用自己的热情,很快就拉近了与小朋友的距离。在玩完“抢凳子”游戏后,大伙已经“打”成一片,现场交织着有些生硬的中文与稚嫩的英语,十分热闹有趣。“留守儿童,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的人群。我希望大学毕业后能来中国当老师,今天也是非常好的体验。”今年22岁、来自德国的马文表示。
深圳是全国外来务工人员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来深建设者聚汇这里,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家庭的幸福离开故土,将年幼的孩子和父母留在家里。每年暑假,都有不少的儿童如“候鸟”一般,来到深圳与父母共享亲子之乐。然而父母要上班,无暇全力照顾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儿童自己待在家里,近年也发生了不少安全事故。在今年暑期来临之际,罗湖区妇联、罗湖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联合辖区贵良社工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专长策划组织了“童在蓝天下”——罗湖区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而与互惠生交流正是夏令营的其中一项活动。
“得知今天有外国哥哥姐姐来,昨晚激动得一夜睡不着。”已经来深十几年的丁女士对夏令营的活动双手“点赞”。“每天小孩回家后都会跟我重温当天的内容,并准备接下来的活动,这让我可以弥补平时他上课不能在身边一起成长的遗憾。而且今天来了这么多‘洋老师’教他们英语,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毕竟在我们老家的县城,外教并不多见。”
双赢的交流机会
“我的爸爸也常年在海外工作,我知道亲人长期不在身边的感觉很不好,我能把自己成长的经验分享给他们,怎样战胜孤独,怎样变得强壮,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今年20岁,来自墨西哥的哈鲁米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哈鲁米已经在深圳待了超过一年,是昨天所有互惠生中留深时间最长的。在活动中,她还把自己在寄宿家庭照顾的5岁小妹妹一起带到了现场,与其他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
在中国,大多数人对“国际留学互惠生”还非常陌生。而在国外,这个项目已经风靡了几十年。国际留学互惠生最早起源于英、法、德等国,为了国与国之间民间文化交流而生。国际留学互惠生寄宿到国外家庭,通过为国外寄宿家庭照顾和辅导孩子,以换取免费的食宿和语言学习的机会。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每年深圳国际留学互惠生数目都在不停增加,去年全深圳有超过300名。
坐地铁到晒布路集合,然后转乘211公交来到大望,这是当天所有国际留学互惠生的出行方式。他们学中文、练太极,融入这座城市的脉搏,感受不一般的中国文化。“在德国还有人以为中国人依然每天穿着旗袍,其实这是多么现代的国家啊。”马文笑着说。
组织国际留学互惠生来参与活动的萃流国际文化交流公司负责人表示,国际留学互惠生离乡别井来到陌生的国度,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与留守儿童有类似之处,双方的交流十分有益,他们也希望将这项活动打造成一个常规项目。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