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王绍强的维度与艺术”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1-11-05 21:18

11月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广东省政协书画院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何香凝美术馆主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亚洲艺术中心、33当代艺术中心协办的“理——王绍强的维度与艺术”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

《红岩 》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教授担任展览总监,北京画院院长、著名策展人吴洪亮担任策展人。

《月离滂沱》

展览将展出艺术家王绍强近年创作的60余件作品,呈现他作为艺术家、管理者等多重身份和视野中的中外艺术格局与不同的艺术判断,在多维度的构建中展现他在当前思潮中具有革新意识的自我探索,同时挖掘出艺术家对未来创作方向的一种追寻和思考。

《云脉丹霞之三》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王绍强一次关于当代水墨与人文地理的研究计划,也是一项关于传统绘画媒介和图像语言的创作实验。展览在艺术家多年来对人文地理学科和图像学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绘画、装置、光媒体等的阐述与践行。

《紫宸西忆之四》

本次展出的作品是由考古学和地质学的研究延伸而来,借助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的独特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将文化、地缘学研究与历史考古相结合,通过创作状态找回心中的自然与内在的力量的平衡,与自然对话,与古人对话,从而试图在多变与不确定的世界寻找另一内心安定。

开幕现场

策展人吴洪亮认为,星图、方格网、卫星地图标识、水墨材料、山水意象,这些是王绍强作品的关键词,也构成了其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基于对中西方艺术发展的理解,对当下艺术生态的观察,用今天的知识结构重新认识和选择传统文化资源,应该说,王绍强推演出一套自己的创作方法论:他循着抽象形态这个古今中西共通的元素,回溯到中华文明最初的几何图像系统“河图、洛书”,进而将“地图”的概念引入传统山水。如果全球化是将所有地域差异性裹覆起来的海水,王绍强则以古老的河图洛书为锚,将自己那一艘航行在水面的船,定位在了东方精神的水域。

展览是艺术家在遵循整套创作的研究思路和论述的独特逻辑,配合一手文献资料,首次在时空与纬度中展开思考与实验,从地理考察中直接采集实物样本。在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础上,画面保留原来的方法论而尝试语言和观念层面的转换,深化矿物、岩石、构造在造型和样式上的描述,用土画,用水水,追求事物的抽像本源!除了创作媒材上的新突破,还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引入创作,实现立体装置视觉化,综合材料的介入拓宽了水墨媒介的维度及丰富性。从二维、三维到多维,在九宫格中进行新干预方式,包括不同的自然材料嵌入实物标本,对所采集的样本进行微雕与再造,寻找当代技术处理方法,在造型和形态上延续地域美学的深入研究。

王绍强认为,地理考察主要基于对自我的认知和感知,也试图通过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绘画史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经唐宋时期的历代画家,我们积累起一套丰富的图像样式和山水观,都成为后辈源源不竭的灵感来源,尤其宋代山水无论在主题还是表现语言上都给我们带来诸多参鉴。“从小时候起,我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山川、大海、树木与石头等自然中无形与有形的元素,几十年来都未曾改变,创作更是从内心深处到行动的自觉。”

本次展览将展出至11月28日。

(原标题《来何香凝美术馆看艺术家王绍强构建的维度》)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