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深报视听中心
前几日因外地有悔捐发生,中华骨髓库重新筛选最优匹配的志愿者,广东省管理中心立刻启动应急预案,深圳志愿者谢小龙临危受命,于10月29日一早就进行了体检和高分辨采样,并于11月5日完成采集,谢小龙8天即完成所有流程,是中华骨髓库成立以来,从配型成功到捐献时间最短的捐献案例。
10年后电话来了
10年前还是23岁的谢小龙在深圳献血的时候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这10年间,几乎将这个举动淡忘的了他,因为10月28日深圳市血液中心的一通电话,促使他完成了10年前的约定。
谢小龙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上周四快下班的时候接到血液中心的电话的,说实话当时听到自己的骨髓和患者匹配上的时候是有点兴奋和紧张的。”说这话的时候,今年33岁的谢小龙仍旧十分兴奋。
医生给谢小龙打动员针
希望他好好活下去
“我了解到这位病人是一个21岁的年轻小伙子,而且是家中的独子,父母也已经高龄,不可能再生育了。我希望他能健康勇敢快乐地活下去,生命很美好。”谢小龙也对这位有缘人表达了鼓励,“身边的人一直没有放弃你,包括我。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很注意我的饮食和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加强锻炼,不要感冒,就是希望把最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献给你。”
市血液中心党总支书记卢亮代表中华骨髓库深圳工作站向谢小龙颁发感谢状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你会发现曾经的一个善举,在关键的时候能挽救一个人陌生人的生命,甚至挽救一个家庭。这件事让你的生命有了新的价值和意义。”谢小龙发出感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通过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11月5日上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谢小龙完成了他的“十年之约”,成为了全国第12290例、广东省第1220例,深圳第447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深圳市血液中心党总支书记卢亮介绍,深圳从第1例到第100例捐献用了近10年时间,从第101例到第200例用了5.5年时间,从第201例到第300例用了3年时间,从第301例到第400例用了1.5年时间。时间在缩短,人数在剧增,这一串串数字是深圳这座爱心之城的真实写照。
捐献过程中李小龙父母(右一及右二)全程陪同
编辑 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