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贴地飞行的 丰满之书

梁鸿鹰
2021-10-23 09:32
摘要

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有精神世界,有灵魂的活动。当代文学对医学和卫生领域书写整体看是少的,且书写人身体病痛者多于精神疾患。

《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 李兰妮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8月版

《抑郁症》 [英]玛丽·简·塔基 [英] 简·斯科特 著 杨娟 译 译林出版社 2021年4月版

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有精神世界,有灵魂的活动。当代文学对医学和卫生领域书写整体看是少的,且书写人身体病痛者多于精神疾患。李兰妮的三部作品均聚焦人在精神上经历的痛苦挣扎,她固然是从个人出发写自己治疗的亲身经历,但更是由自己讲到社会,推及他人,她以自己顽强的意志、执着的精神,以一种飞蛾扑火,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献身精神,她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治疗,以亲身经历甚至是带着危险的经历现身说法,踩出一条路来,换取对精神病治疗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更多像她这样经受精神疾患的人分享治疗的经验,指引走好自己道路的启示,既是疗愈个人、安放自我,同时更是疗愈他人、抚慰社会、警醒社会的好作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文学是李兰妮挚爱的事业,也是她疗救自我的一种方式,她三部来自对个人亲身经历深入挖掘的作品,其实也包括了她对自己的反省。她以抑郁症、癌症和精神病的治疗为素材,写自己和疾病的斗争,写人的意志与疾病的斗争,她在严苛剖析自己中,探讨人在多大程度上既承受医学疗救带来的痛苦,如何与自身各种弱点抗争,其间人性有多大的可能性。如果说《旷野无人》主要写自我和疾病的搏斗,《我因思爱成病》写和爱犬周乐乐的相伴疗愈经历,《野地灵光》则走入更开阔的世界,把现实与历史,把国内与国外都联系在一起,把自己与他人,利己与利他结合起来,以丰富的内涵,具有很强的认识价值、社会价值。

《野地灵光》文本饱满立体引人入胜。最大的主体部分是她自己在广州惠爱医院和北医六院的治疗,辅之以精神医学知识,医学案例摘录,精神病学发展史完整梳理,重要医学人物事件来龙去脉的讲解,几重文本构建起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医学与大众的立体空间,让人们可以多层次认识精神病发展的多面图景,从而告诉我们,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总是存在一个数量庞大的,不为人所知的困难群体,他们构成了一般人很难体验的复杂痛苦的生活面,与社会发生着密切关联。作家通过自己,写更多人的磨难与挣扎之不易,因挣脱不了疾病对自己限制,这些人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共同难以想象的苦痛,而人类在疗救和治愈方面经历的艰难探索表明,这项事业有赖于国内外医学工作者合力奉献。

作品令人信服地有力揭示出,人的精神问题大多由社会问题造成,精神病患是社会问题的反映,有些是外在的显性的,有些则深藏于不为人注意的隐蔽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社会风气问题,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人口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独生子女家庭问题,老年人的养老困难问题,年轻人不婚不育问题,涉及个人、他人、家庭、社会、制度设计等方方面面,而且日益尖锐与复杂。更可怕的是,人对自身面临的许多课题并没有做好准备,比如如何慢慢变老,如何对待家庭变故,如何应对职场变化,乃至医者与患者之间应该家长型、咨询型,还是解释型关系,作品揭示了这些问题解决的迫在眉睫,引起全社会的注意,而作品对如何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如何发挥自己最大人生价值,同样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这种警醒警示,正是作家社会责任感的鲜明体现。

李兰妮热情勇敢执着,永远保持贴地飞行的姿态,她敏锐的观察,深入的研究,独特的叙事,使她构建的文学世界充满魅力。作家有很强的人物塑造能力,刻画人物抓特点,以白描方式勾勒一个人,然后再从细节上入手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画,特别善于通过人的行动揭示其心理律动。她的语言干脆利落,没有冗长的段落,大段的抒情和心理分析,句式精短,段落精当,这是体谅他人的表现,她从来不用长句子显示自己才华,浪费读者时间。她热爱这个世界,对世间万物保持强烈的兴趣与敏感,对他人保持强烈的同情,而这种同情心推己及人之心,使她的作品阳光明媚,照亮许多在艰难中苦苦挣扎的人,她经历了苦痛,却不愿把苦痛传染给他人,她更愿意做的是,以自己本人的经历,提醒大家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正是李兰妮创作体现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当今的文学创作有非常多的启发意义,文学必须认真对待,以自己的热情和奉献去经营,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作品揭示出,人作为万物之灵长,如何成长得更好,有赖于社会的完善,文明的彰显,医学的昌明,自我的不断调适。李兰妮打开了一个独特的创作场域,依然蕴藏着巨大的可能性。

【读特新闻+】

抑郁症正日渐渗透我们的生活,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痛苦。它绝不是单纯的悲观或抑郁情绪,而是有着复杂临床诊断标准的精神疾患。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是全球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自杀的重要原因。本书从历史早期的忧郁症开始追溯,继而讲述了现代精神病学对抑郁症的诊断和分类, 又逐一介绍抑郁症的高风险人群、抑郁症的病因理论和治疗手段的演变,与之相关的一些争议及由它带来的社会负担等议题也得到了探讨。

(原标题《一部贴地飞行的 丰满之书》)

编辑 董雯静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王雯
(作者:梁鸿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