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及大力倡导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医养结合项目的大背景下,结合龙岗区西部片区医疗资源紧张且片区中医诊疗需求多的实际情况,龙岗区科学部署,以中医为运营基础,以医养结合为发展途径的龙岗区第二中医院项目孕育而生。据悉,这是继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后,将新建一个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医养结合中医院项目!
据介绍,龙岗区西部片区医疗资源较为紧张,片区重点企业对中医诊疗需求大。同时,随着龙岗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龙岗区养老床位资源也严重缺乏。为此,在加快推进规划 3000 床位的市吉华医院建设的同时,为有效缓解龙岗西部片区的医疗需求,提升龙岗区的中医服务能力,提高片区养老人群的生活质量,龙岗区在坂田街道部署建设龙岗区第二中医院项目。
6 月 22 日,记者从龙岗区卫健局获悉,位于龙岗坂田街道龙船窝片区的龙岗区第二中医院项目,以中医运营为基础,以医养结合为发展途径,规划项目用地面积 41855.14㎡,总建筑面积 193191㎡,规划医疗床位 500 床,养老床位 500 床,建筑层数地上 18 层,地下 2 层。目前,该医院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医疗工艺设计及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并同步开展环评招标。预计 2020 年 12 月基坑动工。
同时,该院定位为以针灸、推拿、康复、治未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中医院,并开展"以医促养,以养助医"的医养结合项目。医院提供基本医疗、高端健康、产业扶持三位一体服务,致力于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区域内中医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中医高端健康服务整合提供者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引领者。
项目设计有哪些亮点?
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是项目的一大亮点。记者从项目建设方案中看到,项目设计结合场地自然山体的走势,将医疗区放置于场地北侧,从西向东分别为门诊楼,医技住院楼,办公综合楼,将养老区设置在场地南侧,医疗区与养老区相互独立又有所联系,形成"医养融合,共建共享"的建筑布局。通过"方正严整,苑中有园"的中国传统院落式规划布局打造具有辨识性的医院建筑。
大量借鉴运用中国传统古建筑元素是项目的又一亮点。项目建筑整体形态构成来自中国传统古建筑的"三段式"构成,即"屋顶、屋身、台基",分别对应传统古建筑的"塔楼、裙房、门厅",造型设计注重对传统建筑元素符号的运用,既保留着传统古建筑的基本结构与规划方式,又确保符合现代建筑的使用需求。
在项目设计上,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核心理念,打造门诊住院一体化服务模式,打造国际化的诊疗空间和诊疗环境,打造具有中医特色元素的门诊、住院、检查、休闲空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将采用成熟的 BIM 工程技术,优化建设成本,降低使用能耗;通过智慧停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灵活满足医院后期发展停车需求;这一系列智慧医院产品的应用,将为大众提供智能化、人性化、场景式的就医便捷服务。
项目养老部分如何定位?服务人群主要来自于哪里?
记者获悉,项目养老部分将打造为"医疗、养老并重型",形成以医促养、以养助医的运营态势,实现对生活自理及半失能老年人的医护服务。服务目标人群主要为龙岗区西部片区(包括坂田街道、吉华街道、布吉街道、南湾街道)的养老人群。
项目周边交通情况如何?
与此同时,项目周边配套道路建设也进展顺利。经过区卫健局与坂田街道的多轮协同推进,目前项目周边道路标高已完成与项目场地内标高的顺畅连接。同时坂田街道办已着手开展周边道路的立项工作,为项目下半年基坑开工建设、为医院建成后群众的就医便捷性做好道路建设基础工作。
龙岗区第二中医院项目的建设是龙岗区大力均衡辖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升坂田片区医疗资源配置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坂田院区预计于今年 8 月底投入使用,深圳市吉华医院项目(3000 床)正在建设中,预计到 2025 年,坂田片区可供应床位将达到 4128 张,较 2019 年末增长 7.6 倍,届时坂田片区将拥有充裕的医疗资源,为辖区居民安居乐业提供民生保障。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