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这么多人喜欢《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读特记者 李福莹
2020-06-23 19:48

上周,南山书城举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线上分享会,邀请该书编辑吕宗蕾讲述这部网红书背后的故事。

豆瓣 6 万多人读过、比尔 · 盖茨年度荐书 Top1、长期排在当当文学畅销榜首位 …… 为啥这么多人喜欢这本名字略显拗口的书?错过了南山书城线上分享会的读者,且来跟随此文重温一下分享会的内容。

离奇,边缘,十七岁前她从未上学

在美国的山区,有这样一个家庭:孩子们在家中出生,没有出生证明。一对父母、七个孩子,生病、受伤从不就医。但令这个家最与众不同的是这个事实:孩子们不去上学。

这就是塔拉的家庭。父亲经营一座垃圾废料场,母亲是草药师兼助产士。从小她就在父亲的废料场帮忙干活,或是跟随母亲制作酊剂和精油。他们与世隔绝,每天都在做生存准备。

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这是多数人遵循的成长轨迹。但塔拉的成长经历颇为离奇,童年只有废铜烂铁、桃子罐头,没有读书声,更没有大学的影子。她一度笃信自己的未来就是早早结婚生子,继承母亲的工作去替人接生孩子。

她的人生曾经不由她选择,一切仅因父亲的奇怪信念:送子女上学是错误的选择。

父亲偏执狂热,母亲顺从隐忍,这个家庭渐渐偏离主流太远,灾难如影随形。一家人伤痕累累,瘀青、擦伤、车祸、坠落、脑震荡、腿着火、头开花,但他们仅靠母亲收效甚微的草药治疗,将体会苦难视为一种赐福。

令人难以想象,这一切戏剧性事件就在现代社会真实地上演。

觉醒,逃离,教育打开新世界

随着塔拉步入青春期,父辈主张的不容置疑的声音开始在她心中动摇。家的形象变了,家庭所谓的忠诚信条,成了围困她的牢笼。

她的另一个哥哥通过自学离家上了大学,为她播下一颗好奇的种子:废料场沉闷而危险,家之外是否有一个可以救赎她的不同的世界?当她拆下散热器上的铜,将第五百块钢扔进分类箱时,属于她自己的声音渐渐苏醒:离开家,去上学。那时她只有十六岁,在替父亲工作的间歇偷偷自学,准备大学入学考试。几个月的努力之后,她收获了一个奇迹:大学入学通知书。

十七岁,她才第一次走进真正的课堂。大学是全然陌生的世界。她不知道论文为何物,不明白教科书是用来读的,错认欧洲是一个国家:

"我不认识这个单词,"我说,"请问它是什么意思?"

教授抿紧了嘴唇。"谢谢你提了那样一个问题。"说完,他接着讲课。

这节课剩下的时间我几乎一动不敢动。我盯着鞋子,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每当我抬起头,总会有人盯着我,好像我是个怪胎。我当然是个怪胎,我清楚这一点,但我不明白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她生活中处处感觉自己格格不入,起初没有朋友,与室友相处艰难。她不明白同居一个屋檐下需要承担家务、如厕后要洗手这样简单的道理。尽管她身在大学,部分的她仍未走出大山,仍未找到摆脱父母教诲的所谓真理、开始全新生活的勇气。

▲塔拉

她被自己从前的生活和新生活割裂成两个人:一个被家庭紧紧捆绑,不舍离去;另一个想要展翅高飞,追逐自我。摆脱无知是一条艰辛的路,塔拉凭借毅力和信念,从不及格生成为全优生。

她获得去剑桥大学交换的机会,继而在那里攻读硕士,又成为哈佛大学访学者,最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愈见光明,她一步一步重塑自己的人生,然而代价是被视为家庭的背叛者,与父母决裂。

获得,失去,努力找寻回家的路

尽管塔拉的经历具有独特性,但她的故事所映射的问题却是普遍的: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个女孩该如何追逐自我?自我意愿与家庭责任之间要怎样平衡?

通过写下自己的故事,塔拉找到了一种答案。教育意味着自我创造,令她鼓起勇气去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去接受不同的声音。她曾活在父亲确凿的规训之下,是主动寻求教育让她发现了真正的自己。接受教育,世界不再非黑即白,而是色彩斑斓。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这个故事会让你改变对"教育"的传统看法,重新感激接受教育的每一次尝试。但这绝不是"风雨剑桥路",也不是一个女孩的成功修炼手册。

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塔拉在书中也只是轻描淡写。她说自己不想成为励志的化身。教育改变了她的人生,但也在她和家人之间划出难以修复的深深裂痕。她已不是当初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父亲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

家庭终究是我们心中一块难以厘清是非对错的所在,有时它给你温暖,有时它令你刺痛。尽管观念不同,立场相左,爱却始终存在,无法割舍。

塔拉说:"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但获得的和失去的同等重要,她感激这个教育打开的新世界,却也还在努力寻找一条回家的路。

塔拉生于 1986 年,不是距离我们遥远的人物。为何一个无名女孩的自传,可以博得如此多的关注,成为年度之书?

那些荒诞的轶事,那些闪耀的标签,不是真正打动我们理由。触动我们的恰恰是平凡却又复杂的真实。我们一直在寻找作者这样非凡的勇气,不妥协、不放弃爱,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执着坚定地做自己。

有读者分享写下了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她从书中感受到作者童年时的绝望与无助,也很欣慰看到她鼓起勇气逃离大山,用教育赋予自己新的生命和新的世界;有读者希望大家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多多反思我们自己的生活,从故事中,找到足以说服自己的坚持和希望;还有读者认为这本书的中文名更戳人,如鸟儿向往飞翔,我们飞过大山,能感受到自我成长的力量。

2018 年,该书英文版《Educated》创下出版界奇迹,上市第一周便登顶《纽约时报》畅销榜。全球 37 种语言译本,读者口口相传,甚至中文版尚未出版,英文原版就已在豆瓣拥有 9.0 的高分。2019 年 11 月,中文版《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上市,100 天发行破百万,至今已超 140 万,各大媒体纷纷推荐,豆瓣 6 万多人已读,评分居高不下,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书"。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每位读者感受塔拉自我蜕变的过程。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李福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