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菁英在深圳——现代书画艺术大家创作影像纪实暨典藏作品展”海报
作为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之一,深圳美术馆馆藏系列专题“美术菁英在深圳——现代书画艺术大家创作影像纪实暨典藏作品展”正在深圳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以大师珍贵创作过程实录、历史文献与作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出朱屺瞻、唐云、应野平、启功、赖少其、程十发这六位现代著名书画艺术家典藏精品。
1984年朱屺瞻为深圳美术馆作画现场
朱屺瞻《葡萄图》135cm×67.5cm 1984年
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璀璨明珠,对中国艺术大家的强烈吸引,许多著名艺术家都曾多次前来参加活动,并在深圳美术馆留下多幅作品。其中部分作品留有当年在深圳美术馆创作过程的珍贵全程纪实录像,展览将首次展示这批珍贵的影像资料,再现艺术家们完整的创作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初画家唐云在深圳美术馆作画
唐云画作《正是江南好秋色》 104cm×68cm 1984年
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大师的身影。譬如,朱屺瞻在20世纪80年代多次前往深圳,于1984年2月22日—3月2日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展,并留下三幅国画、一幅书法作为本馆珍藏。其中一件作品留有纪实录像;唐云曾多次前往深圳,并在深圳购置房产。留有七幅国画、一幅书法为深圳美术馆收藏,其中一件作品留有纪实录像。应野平在深圳美术馆留有七幅国画、一幅书法作为典藏,其中一件作品留有纪实录像。
启功先生为深圳展览馆题词
启功书法作品《少谈汉魏怕徒劳》 137cm×69cm
启功以诗论艺,录百首结集成《论书绝句》,采用了一诗一文一题的形式,将毕生的心得体会精炼于短短的一册中,内容涉及到数以百计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既是一部书法史,又是一部书法研究史。深圳美术馆所藏二件启功书法,其书写内容均为辑录入此册;赖少其曾多次前往深圳,造访深圳美术馆,并留下两幅国画、四幅书法作为馆藏,其中一件作品留有纪实录像。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程十发为深圳美术馆作画现场
程十发画作《少女与鹿》 136cm×66cm 1984年
此外,程十发于1977年第一次来深圳,后多次受邀来深圳参加画展和笔会,或经由深圳前往香港。在程十发及其子程助的积极筹措下,深圳美术馆与香港无线电视广播公司合作成立翡翠动画设计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由境外港商投资的动画制作公司。程十发在深圳美术馆留有十件国画,题材涉及少女、动物、钟馗、花鸟等等,不一而足,其中一件作品留有纪实录像。
本次展览主要分为几个部分呈现:20世纪80年代深圳美术发展相关背景资料陈列及研究,录像及录像中创作完成的作品,艺术家介绍、画论和作品赏析,艺术家在该馆的其它藏品。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观众得以观摩艺术大家的整个创作过程,各位艺术家的艺术面貌,从中了解他们对传统中国画结合新中国社会及艺术创作现实所做的努力。同时了解,深圳美术馆作为文化事业的窗口,见证了这座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地位,在改革开放初期,活跃的文化交流活动及艺术市场萌芽时期的特殊面貌。
赖少其先生在深圳展览馆作画
赖少其画作《黄山》 121cm×58cm 1984年
深圳美术馆研究收藏部主任,也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覃京侠谈及此次展览的缘起时表示,深圳美术馆每年都会做藏品展,而这次藏品展览个性鲜明,尤其在观展方式上有所创新。展览在对大师作品及创作过程进行展览和介绍的同时,引入图片、文字及影像文献。当时用了最好的摄影摄像器材设备,让观众可以对这些老先生的创作的过程与结果形成一种对照,从而让观众看到更亲切的大师。除此之外,这次展览也回顾20世纪80-90年代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在文化方面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如今已经40岁的深圳美术馆伴随着深圳的成长,为深圳美术及文化事业的发展确立了全国性的视野及格局,积累了丰厚的典藏和历史记忆,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派著名画家应野平夫妇在深圳展览馆作画
应野平画作《层峦叠翠》136cm×67.5 cm 1984年
艺术评论家一竹认为,这一展览对于年轻的传统艺术创作者可以找到笔墨结构的建设与思路优化;对于书画鉴赏的收藏家能从中观摩到这些艺术家在这个时期笔墨习惯的一些特点;而普通观众能在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中如临其境的观看到老辈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不难理解这个展览为什么全入选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
有趣的是,深圳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在现场设置了临摹台,铺有毡布,设有笔墨纸砚。来参观的市民朋友们,可以现场挥毫观众可以现场临摹,跟着大师临摹一起来画画。
据悉,该展将持续至8月30日。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