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警车管所是深圳市公安系统内服务市民最直接、业务量最大的窗口单位之一,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办事习惯,让市民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办理车驾管业务,经过前期一段时间的筹备,交警部门从8月1日开始启动“车驾管综合改革”,全面下放车驾管业务,并将逐步推出一系列的便民举措。
量大人少 车驾管体制瓶颈亟待突破
目前,我市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分别达到323.28万辆、376.97万人(较2010年保有量分别增长了103.32%、125.80%),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分别位列第五位和第十位,其中证件业务、机动车转移登记等常态业务量大,而车驾管警力比其他一线城市却相对较少。
据统计,2016年,我市共办理机动车迁出12.2万宗、新增初学驾驶人29.6万人,分别较2010年增长485.37%、50.3%。作为所有车驾管业务中环节最多、单宗工作量最大的迁出业务,仍在加速增长,2017年已办理109942辆,较2016年同期增长63.78%。
记者了解到,为适应市民新需求和社会发展变化,近五年以来,经公安部令大幅调整三次,车驾管业务种类更细化,已从55类增长至64类,业务办结时限由3到7个工作日缩短至1到3个工作日。而随着强化重点车、重点人管理,以及环保、限购、新车型目录、身份要求等新政出台,需要跨部门审核、研判的事项日趋增多。
为不断提升工作效率,车管所一直以来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实施越来越广泛,目前已有21类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占总业务类别的33%;有6个部门11项数据及内部18个环节25项信息实现联网审核。但是,现状仍不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尚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
车管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体制方面,30多年未改变的车管编制基本框架,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车驾管工作的职能发挥。在机制方面,简政放权、改革创新理念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限制了车驾管工作运行机制。针对这些瓶颈,车管所将在体制机制上开展改革,谋求跨越式发展。
简政放权 车驾管业务将全面下放
我市近年来相继成立了多个新区,辖区内常驻及流动人口一直在增长,而全市仅有西里车管总所及6个分所、2个服务站等9个办公点,点位分布也不均衡。南山、坪山、大鹏、光明四区无车管分所,无法实现辖区群众就近办事需求,造成大量市民扎堆到西丽总所办理业务。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交警部门此次改革将车驾管业务全面下放车管分所,并与辖区交警大队窗口业务融合。从8月1日起,逐步在原业务基础上增加以下职能:驾考方面增加科目一考试、转入、信息变更、校车驾驶人资格许可、恢复驾驶资格、延期换证、审验、申请降低最高准驾车型、重点驾驶人信息采集等业务职能;机管方面增加中型以上客、货车及校车登记、补换登记证书、变更登记、迁出、转入、重点机动车信息采集等业务职能;增加违法处理、路政业务受理。
“各分所基本职能调整后,除注销登记、档案更正、特种车辆登记等机动车业务以及军警、境外人员换证、注销驾驶证等驾驶证业务外,可以办理其它所有车驾管业务。”市交警局车驾管综合改革办公室副处长李顶治介绍。
除了内部下放,交警部门还简政放权,进行社会机构的下放。车管所在完善和强化后台监管以保障业务规范办理的基础上,正在利用公安部专网平台推进业务下放社会机构办理工作,目前已下放注册登记、转移登记、临牌和驾考四项业务工作。
“以前要来到西丽这边排队,早上过来又会塞车,基本上办事的人很多。如果在每个区都能办理业务就会便利很多,不用特地跑过来,省时省力。”一大早从龙华区赶到西丽车管总所办理业务的市民赵先生对车管所即将实施的业务下放抱有很大期待。
成立车驾管实战支撑中心
交警部门在车管所二楼建立了“车驾管实战支撑中心”,从侦查大队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侦查大队车管中队入驻车管所。
据介绍,该中心以“服务群众、服务实战”为核心内容,整合内网、外网和专网的“三网资源”,集“情报+打击+督察+宣传”的“四位一体”于一身。通过中心,交警部门将创新强化情报研判系统,深化情报实战应用,彻底解决以往限制车驾管工作发展的难题、瓶颈。
记者看到,中心设置了多个岗位,情报岗位重点针对业务、执法等工作进行分析,支撑一线执法和服务;打击岗位主要负责外部工作的打击,如侦查人员通过数据分析,打击涉牌涉证的违法犯罪以及“黄牛党”;督察岗位主要是对交警部门内部工作的督察、督办,保障规范、高效;宣传岗位对日常涉车驾管工作进行宣传,突发情况的及时发布,网上咨询服务。四个岗位协同运转,推动车驾管工作的新模式。
【读特新闻+】
向社会机构下放业务已现成效
1、注册登记业务下放
也就是新车上牌,已经在11家新车4S店实施,市民买车后无需再跑到车管所办理上牌业务,直接在4S店就可以“一站式”搞定。目前,还有8家4S店正在申请建设,计划年内增加至30家,将可分流全市约30%的新车上牌业务。
2、转移登记业务下放
也就是二手车过户,已经在5家二手车市场实施,市民买车后直接在二手车市场就可以“一站式”搞定。目前,还有3家二手车市场正在申请建设,计划年内增加至10家,将可分流全市约50%的二手车过户业务。
3、临牌业务下放
已经在85家新车4S店实施,市民以后办理临牌直接到购车的4S店办理即可。目前,还有35家4S店正在申请建设,计划年内增加至180家,将可分流全市约60%的临牌业务。
4、驾考业务下放
目前,全市各科目日均考能分别为2500、2800、1200、1500人,考试“瓶颈”在科目三。为了进一步满足驾考需求,交警部门又采购5个科目三社会化考场,日均将可增加2000人考能。同时,正在开展科目二社会化考场采购,计划再采购3个,日均将可增加1500人考能。结合对全市近几年驾培能力发展情况综合评估,届时将完全能够满足我市驾考需求,普通考生如果能够及时完成培训、每个科目都是一次通过,最快3个多月就能拿到驾照。
8项改革创新项目即将上马
交警部门将逐实施8项改革创新项目,既有加强内部监管、强化信息化应用以提速增效的措施,又有优化流程、简政放权等方便群众办事的措施。
1、升级推广车驾管证件自助“一站式”办理一体机
目前,一体机已成功将驾驶证业务的7个环节、3天办结模式改革为1个环节、5分钟办结。下一步,将增加驾驶证转入、处理违章、打印信息等业务功能,并投放到各区交警大队、分局、街道等单位办事窗口使用,实现就近服务市民、提速增效。
2、业务监管及远程办理服务中心
建成后将实现对现场、数据、流程的监管,由现场办理方式升级为远程集中监管方式,延伸服务范围,推进业务下放,实现用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的新方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3、车驾管业务“e办”
借力星级用户认证平台,逐步实施车驾管业务无纸化、电子化、自动化服务,市民无需纸质资料也可办理业务,打造信息关联共享、服务高效便民的车驾管服务窗口。
4、全方位网上车管所
以星级用户平台为支撑,实现信息电子认证、流程自动办理、业务范围扩容、网办比例翻倍、市内一天取证、省内三天到家,创新网办业务新标准。
5、机动车查验“通道式”办理
通过简化业务流程、岗位重组、场地重建,拓展“通道式”业务办理,所有需查验机动车的业务全部实行“流水线”作业,将办事流程从原来2小时、10多个环节、多次往返变为一个环节、一次办结。
6、机动车智能查验
研发智能查验系统,实施两级查验监管,通过数据自动采集、远程比对、智能审核,提高机动车查验工作效率,堵塞廉政风险漏洞。
7、驾驶人体检数据“多检合一”
在全国率先探索“多检合一”模式,通过建立严格接入标准,自动识别办理驾驶证业务需要体检人员半年内是否参加过单位组织体检等相关体检信息,自动比对采用,解决驾驶人重复体检的问题。
8、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监管
加强源头管控,对新能源汽车道路安全运行的监管,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