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拍摄上千张普通人面孔,肖全深圳分享“时代的肖像”

读特记者 孟迷
2017-08-01 17:01
摘要

凭借《我们这一代》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肖全在获得巨大声名的同时,也被禁锢在此光环下长达二十年之久。 2014年《我们这一代》再版,引得不少人跳出来质疑,除了“吃老本”去反复展现三毛、杨丽萍、崔健、窦唯、张艺谋、巩俐等名人的老照片外,肖全还有什么本事?

凭借《我们这一代》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肖全在获得巨大声名的同时,也被禁锢在此光环下长达二十年之久。

2014年《我们这一代》再版,引得不少人跳出来质疑,除了“吃老本”去反复展现三毛、杨丽萍、崔健、窦唯、张艺谋、巩俐等名人的老照片外,肖全到底还有什么本事?

其实早在《我们这一代》之前,肖全就一直在拍摄身边的普通人。而自2012年起,肖全更是有计划地前往昆明、洪都、金川、重庆、北京,拍摄了上千张普通人的面孔,构成了《时代的肖像》系列,接下来他还将继续在南宁、杭州、遵义和成都等地展开拍摄。

日前,肖全作为深业置地主办的“尚上讲堂”第三季的嘉宾,在深圳深业上城讲述了《时代的肖像》背后的故事。作为肖全的第二故乡,深圳也在他的拍摄计划之中,这座城市里无处不在的“创客”将成为他镜头搜寻的目标。

普通人的脸孔构成时代的肖像

《我们这一代》之后,艺术家张晓刚曾建议肖全拍摄第二辑。当时肖全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感受全新的世界,于是放弃了拍摄《我们这一代2》的打算,不希望自己的摄影带有任何目的性。

那时起,肖全去南美拍巫婆、建筑、加勒比海和海明威的家,去尼泊尔拍寺庙、禅修、学生、瑜伽大师和古老手艺;去仰光拍昂山素季;去南亚、去欧洲、去世界各地……他将这一系列称为《美丽的世界》,当中有了不少彩色作品。

2012年,肖全接到联合国一个公益拍摄项目《2032:我们期待的未来》,他拍摄了周迅和32个来自中国各地的普通百姓,听他们讲述自己对20年后生活的憧憬。

“当时我们搭了一个摄影棚,开始上街拉人来拍照,但大家都觉得是遇到了骗子;后来事情传开了,越来越多人想来,我甚至接到一个老大爷的电话,说你是联合国照相馆吗,我想来拍照。”肖全说,后来这些肖像做成了画册,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收藏。

在这32张面孔当中,有一个叫做吴海妹的肢残歌手让肖全印象深刻,她当时戴着木头假肢,在镜头前有些不自然。肖全说:“你不就是右手遇到点麻烦吗,你还有左手,一样可以摘花,可以做很多事。” 吴海妹看了他一眼,转身就将假肢取下,用左手拽着空空的衣袖面对镜头。

这次拍摄之后,肖全开始重新关注普通中国人的脸,并尝试理解这些复杂的表情,因为他们才是构成这个时代的肖像。“他们是我的导师,教我如何去观察自己的肉身,直视眼前的困难。”肖全说。

想成为桑德那样的摄影师

2015年,肖全在昆明街头启动《时代的肖像》系列拍摄,随后又前往洪都、金川、重庆、北京,流浪汉、宠物店老板娘、学生、歌手、特警等都成为他镜头中的人物。

肖全说,拍摄普通人与名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量。“拍摄三毛、杨丽萍的时候,她们自带光环,传递出大量信息,暗示她们的与众不同;但拍摄普通人时,则需要在几分钟之内抓住他们的神韵。”

“我觉得自己就好像一个医生,他们走进来跟我讲述自己的故事,几分钟后就把我视为朋友,我们之间会产生信任,这个沟通特别重要。”肖全说,只要有足够耐心去观察,其实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信息和光芒。

还有一个不同在于,《我们这一代》中大多都是带有环境的拍摄,很容易就能从中辨别出时代与语境;而在《时代的肖像》系列中,肖全将人物领进了摄影棚,环境逐渐被抹去。而这其实是肖全并不熟悉的一种拍摄方式。

“我想要把他们从环境中抽离出来,也许更难去呈现一个故事,却更容易表达一个人的内心。”肖全说,“反映一个时代的是群像,当你把这批作品放在一起时,就能发现他们共同的气质,比过去多了轻松,少了清苦;他们不再需要站在古建筑前,负重历史。”

奥古斯特·桑德是肖全非常喜欢的一位德国人像摄影师。“他在上个世纪初为日耳曼民族拍摄了史诗般的肖像作品,我始终觉得那是人物肖像的典范;那些人物的光芒至今照耀着世界,也照耀着我。”肖全说,成为桑德一样的摄影师,是一直藏在自己心中的秘密。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记者 孟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