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北京新发地出现聚集性疫情以来,相信不少市民群众同小政一样,原本准备摘下的口罩又默默戴了回去。
总之,病毒还未走远,更谈不上消失。但小政了解到,这一周多来,深圳因应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做了大量严防死守的工作,深圳主官明确提出:疫情面前要保持“归零心态”,一刻也不掉以轻心,做到慎终如始。
紧盯国内外疫情变化,保持高度警觉
小政注意到,深圳市委、市政府紧盯国内外疫情防控新变化,对疫情反弹风险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针对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的新情况,深圳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党组、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等已先后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6月16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针对疫情的新变化作出了十分有针对性的部署——要求全市范围加强对生鲜、冷冻畜禽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的检疫查验和环境采样检测,做好物流仓储、农贸批发市场、餐饮等场所消杀工作,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
6月17日,在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召开全省视频会议后,深圳接着再开了一次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再次强调突出抓好“早发现”能力建设,提出要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强化发热门诊患者核酸检测全覆盖,加强重点人群排查和健康管理。
两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十分及时、十分必要、十分精准。
会议也透露出一个鲜明信号:深圳疫情防控虽然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但与新冠病毒的斗争远未结束,必须清醒认识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拿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劲头,慎终如始,善作善成。
主要领导一线调研:保障市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深圳部署的各项防疫工作落实得怎么样?本周六,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等到福田农产品批发市场、学苑社区健康服务站、市中医院等等这些市民最关心的地方,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全民参与、严防死守,思想再绷紧,风险再排查,重点再加固,责任再压实,坚决守好深圳疫情防控阵地。
福田农批市场是深圳主要农产品集散中心之一,是福田中心区唯一一家大型农产品综合类市场,也是深圳市民高度关注的“菜篮子”。市领导调研中了解得特别细,认真检查食品安全管控、人员测温、环境消杀等情况。
小政了解到,福田农批已落实24小时不间断的入口体温检测措施,落实所有进入市场人员必须测量体温及佩戴口罩,对体温异常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报告属地社区三人组;所有入场的运货车辆必须先经消毒、司乘人员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和信息登记后方可进入市场;档位从业人员信息及人员轨迹情况都有登记,可做到人员信息清楚、来去可追溯。
目前,福田农批市场内三文鱼已全部自行下架,所有进口冷冻产品停止出售。通过对冻品、水产品及周围环境提取的30个食品样本、45个环境样本进行检测,新冠肺炎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严防死守,保护好市民群众的安全!”王伟中在这里反复强调,一定要保持“归零心态”,一刻也不掉以轻心,做到善始善终。他还要求强化对生鲜、冷冻畜禽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全链条监管,实施最严格的检疫查验和环境采样检测,坚决阻断疫病传播渠道,切实保障市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累计对4.4万余名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已检出结果全为阴性
小政观察到,一周多来,深圳各级各部门已按照中央、省、市工作部署要求,迅速行动起来,严格执行新的疫情防控措施。
按照广东统一部署,深圳已对普通门急诊患者中有14天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发热门诊、新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全部进行核酸检测。药店对14天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深返深人员购买退热、止咳药的,也应及时上报信息。
深圳已对近14天内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深返深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重点加大对5月30日以来有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活动史的高风险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协查追踪力度。对近14天内有中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深返深人员,落实社区健康管理。
针对市民尤为关注的水产海鲜等食品安全,深圳自6月13日已展开市场环境、重点食品品种以及从业人员应急监测。采样场所为大型批发和零售农贸市场、超市的海产品、水产品、禽畜肉类档口,尤其是经营进口产品的档口。
在采样监测种类上,包括三文鱼、黄花鱼、鲳鱼、虾、生蚝、沙巴鱼、扇贝、北极贝、鳗鱼、鲍鱼、蛏子、鱿鱼、章鱼、鸡肉、羊肉、牛肉、冷库、砧板、刀具、货架等。
截至6月20日9时,全市已累计对4.4万余名从业人员、1600多份食品样本和近2000份环境样本进行了核酸检测,已检出结果全为阴性。
长效机制:分两步走建一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小政注意到,深圳的疫情防控工作,既抓紧当前、认认真真解决实际问题,又放眼长远、踏踏实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在20日的调研中,王伟中、陈如桂等市领导还专门去了学苑社区健康服务站。今年年初,正是这个健康服务站的医护人员及时预警了广东省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充分体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哨点”作用。王伟中勉励社康一线医护人员要增强捕捉“弱信号”能力,及早发现处理风险隐患,要求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固化疫情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健全深圳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医院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和技术改造,是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市领导在市中医院调研时,仔细察看了发热门诊设置和患者入院诊疗情况,要求做实做细预检分诊工作。此次防治疫情防控中,中医药也发挥了独特作用。调研中,王伟中也要求建设高水平中医药科研平台,培育吸引一流人才,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推动我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6月11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对外披露,未来深圳将通过“两步走”的方式,建设现代化、法治化、精准化、智慧化的一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打造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服务最好、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最高、公共卫生治理最优的城市之一。
其中,第一步是到2022年,建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管理软硬件水平显著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第二步到2025年,建成全球一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公共卫生学科领军人才队伍,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公共卫生创新平台,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能力达到全球领先水准。
根据相关文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将纳入深圳各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任期考核;由社区工作者、社区医务人员、社区民警构建的“三位一体”联防联控的模式将成为常态化;社康中心作为市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平台,将成为重大疫情防控的“桥头堡”,深圳将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力量向社康机构下沉,提升社区基本医疗技术支撑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等等。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体系也是未来工作重点。6月12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已就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召开了立法座谈会。计划于本月底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上,《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拟提请审议,或将成为全国首部地方性健康立法。
深圳各级各部门应对疫情新变化这么拼,慌乱大可不必。但小政也提醒大家别忘了从自身做起,为深圳的疫情防控加把劲儿。
战疫尚未成功,大家皆须给力。
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