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将儒道文化融入八十余载人生智慧,听王蒙讲孔孟老庄
读特记者 段凤英
2020-06-18 20:38

生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是中国人价值观、思维方式、处事原则的文化源头,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深刻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2018年,“人民艺术家”王蒙以84岁高龄,在喜马拉雅上开设了一门付费课程《王蒙讲孔孟老庄》。课程一上线便深受听众喜爱,数十万人追更。

近日,根据这门网红课程讲义整理改编而成的新书《王蒙讲孔孟老庄》,由天喜文化联合天地出版社推出。书中,王蒙先生旁征博引,以自己80多年的人生沉浮为依托,解读儒道互补的中国智慧,帮助读者获取安身立命的精神良方。

《王蒙讲孔孟老庄》

王蒙 著

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2020年4月

作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以《青春万岁》蜚声文坛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曾出版了《我的人生哲学》《红楼启示录》《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中华玄机》《中国天机》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曾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誉,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带着这样丰富的人生阅历,王蒙解读“孔孟老庄”自然和其他人解读“孔孟老庄”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这一本《王蒙讲孔孟老庄》是老爷子86年人生智慧的结晶。王蒙讲的“孔孟老庄”跟古汉语、古哲学、古代思想史专家所讲是不同的,他曾说:“要的就是老王的那点灵气,那点经历,那点沉浮,那点切骨的感受与独有的体会,那点言之成理、思之成精的新发现。”

以八十载人生智慧解读儒道思想精华

60年写作经验,以作家积累,精选原典名篇,讲透背后的文学、历史、哲学;55年的教学经历,以学者态度,古今比较,去粗取精,纵览千年前最聪明脑袋的思维方式;遍访60多个国家,以全球视角,中西方思想融会贯通,新高度解读经典。王蒙将亲见、亲闻、亲历与认真的推敲思忖融入书中,他的处世哲学与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先贤的大智慧浑然一体,力求将其精华元素与启迪内涵尽可能展现给读者。

他从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出发,语言风趣又不乏犀利,以长者的经验,解读古圣先贤身处顺境逆境的担当与智慧;幽默解读可爱的孔子、有正气的孟子、高深的老子、奇思妙想的庄子。王蒙抽丝剥茧,去粗取精,古今贯通,将充满哲思的儒道文化融入生活经验。

王蒙之前的书,都是他“写”出来的,而这本书是“讲”出来的。这本“讲”出来的书,高度提炼了王蒙先生数十年研读孔孟老庄的思想精华。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论语》篇、《孟子》篇、《道德经》篇、《庄子》篇、《列子》篇,以及儒学拾遗篇。和读者常见的逐章逐节翻译、考证、讲解经典不同,这本书不在于详解“孔孟老庄”,而是致力于从精神内核和人生智慧层面分别提炼孔、孟、老、庄的思想精华,让读者能提纲挈领地对孔、孟、老、庄建立基本认识,可以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儒道思想精华,这是一本难得的普及入门读物。

孔子的君子观、中庸思想、仁爱与德政,孟子的浩然之气、性善论、义利观,老子的道、无为而治、六无二有,庄子的齐物论、养生观、心斋与坐忘……王蒙重新定义经典读法,打破原有古文段落,重新梳理组合,系统性讲解,主题式融合,化繁为简,去粗取精。

本书文本打磨历时一年,最终选定近100篇文稿,只为给读者呈现更好的阅读体验,用最通俗的语言以最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将王蒙先生对“孔孟老庄”的理解完全融汇其中,使传统文化的经典思想能够接地气、增强可读性,便于大众读者尤其是年轻人阅读和接受。

有趣有用的精神良方

据天地出版社社长杨政介绍,他曾先后出版过王蒙的《老子的帮助》和《中华玄机》,“从文本而言,这一本《王蒙讲孔孟老庄》是最好读的,这恰恰得益于它从课程讲义改编而来。它既充分保留了王蒙的语言风格,又很好地解决了通俗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不仅引经据典,还注重讲故事,注重和现实结合,因而读者读起来很流畅,很过瘾。或许,这正是这类讲义改编的图书的独特优势。”杨政评价道。

正因为王蒙讲究“生活在当下”,他不会为了讲经典而讲经典,而是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读本,更是一本“有用的书”。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大众不得不面对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和不良情绪的累积。在教育孩子时,会有焦虑的表现;在婚姻生活中,会有生气吵架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职场工作中,会有垂头丧气、找不到方法、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其实先贤们早就看透了一切,我们需要阅读经典,从先贤的智慧中找到“解药”。看王蒙讲孔孟老庄,从《论语》中通晓为人处世的规律,精进工作;从《孟子》中学会不忘初心,守住原则和底线;从《道德经》看淡人生起伏,提高人生境界;从《庄子》中享受自在快乐,找到精神寄托。

以下内容摘自《王蒙讲孔孟老庄》:

《如何才能活得更有格局》

格局在我们现代人来看,就是思想、行为认知问题,是关于能力和世界观的问题。但在圣贤孔夫子那里,却有了不同的见解和角度,而是把“仁”和“美德”作为重要的指标。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孔子并不是一个只讲道学,只讲修齐治平的人,他有一种从容,他有一种对生活本身的热爱,而且他有享受生活的一种志趣。这种享受和金钱无关,和地位无关,这种享受本身又朴素又高雅。那享受的是什么呢?享受的是春天,享受的是朋友相聚,享受的是河、风以及大自然。所以,孔子有这样一种既高尚,又朴素简单的态度,一种对人生的肯定、对世界的肯定、对生活的肯定。

这真是一个好人,如果我们能够多多少少地学到孔子这样的态度,我们的生活会是多么幸福。孔子特别重视人们要滋养自己的美德,要发扬自己的善良,对待一切人、一切事都要讲仁义道德,这样就可以减少纷争、减少恶斗、减少混乱、减少厮杀。同时,这样做的结果也可以使一个人的心情比较好,可以让人往君子方面发展、往美好方面发展。孔子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人心都好了,就不可能去做坏事,谁都不做坏事,这个世界怎么会变得恶劣?

孔子对于美德有许多的说法,讲得很细腻,讲得很周到。

先说一个字的“仁”。“仁”简单地说就是爱别人、有好心、做好人。两个字的“孝悌”,孔子认为孝悌就是“仁”的表现,在家里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尊敬爱护,这就叫“孝悌”。还有一个两个字的说法,就是“忠恕”,因为孔子的弟子曾经总结过孔子的道,主要就是“忠”和“恕”。“忠”是对长上、对父母;“恕”是对朋友、对兄弟、对周围的人。

还有一些四个字的说法,我觉得也挺有意思。他说什么呢?他说“知者不惑”,就是一个有智慧的、聪明的人,不会感到困惑。“仁者不忧”,一个有仁爱之心的、有好心的人,不忧愁。“勇者不惧”,一个勇敢的人,不害怕。勇敢的人不害怕,好像很容易懂,其实也不那么容易懂。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勇敢”下的定义不是说你敢打敢拼,有一个说法叫作“知耻近乎勇”,就是你知道做什么事是很羞耻的,你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做丢人的事,这才是勇敢。所以孔子说“知耻近乎勇”,这是他说得比较深的一句话。

然后他说“力行近乎仁”,这也很有意思,就是做好人主要是看你是否“力行”,是否努力干、好好干、实际干,要看你的行为,而不是看你所标榜的。“好学近乎知”,爱学习的人就离智慧不远了,这个说法也很可爱。

“知者不惑”,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有时候会碰到另一种情况,就是“知者惑”,因为一个人学问多,他想什么事都有这个道理,又有那个道理,这么做有这方面的顾虑,那么做有那方面的顾虑,所以知者也可能惑。那为什么孔子认为“知者不惑”呢?很简单,就是你要有大智,从更大的格局上能够有一种很简明的对是非的看法,不把事情彻底复杂化。如果你的智慧把世界彻底复杂化,好人坏人也分不清了,你反倒会更加迷惑了。你有大的格局,又有一种很简单、清楚、明白的对世界的反应,你的困惑就比较少了。

四个字的还有加在一块儿说的:“孝悌忠恕,孝悌忠信。”这不是孔子本人提出的,是孔子的思路,是从管仲那里总结的,也就是“礼义廉耻”。“礼义廉耻”对于官员尤其重要,要讲规矩、讲原则。“廉”,廉洁奉公,不能贪腐。“耻”,自己不能做丢人的事,不能做现眼的事,不能做不符合人民的舆论、人民的愿望的事。所以,“礼义廉耻”也很重要,有人把这个称为“四维”——四个维度、四个方面。还有的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说成是一个社会的八德,即八个最根本的原则、八个最重要的纲领。

还有一种五个字的说法,孔子讲得也很多,也很可爱,比较有名的是“仁、义、礼、智、信”。“仁、义”,这就不用多说了,仁爱、大义原则。“礼”,表达的是恭敬,是秩序。“智”,是智慧,是有正确的选择。“信”,就是有信用,有诚信,说了要做到,许诺要兑现,答应过就一定要把它做到底。“仁、义、礼、智、信”也不是孔子当时说的,而是后代的一大批儒家的大学问家总结出来的。

五个字的还有一些说法,也很可爱。孔子说,君子应该“温、良、恭、俭、让”。“温”,要有一定的温度,不过热,不过冷,要有一种温和的态度。“良”,有一种善良,对别人有好心,有帮助别人的愿望,有和别人友好的愿望。“恭”,就是恭恭敬敬,有对人恭敬的意思,还有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意思。咱们中国人,经验非常丰富,头脑也非常聪慧,但是有时候认真敬畏的态度不够,有时候办什么事都会打折扣。要有恭敬的态度,不能打折扣,讲不清楚道理也不能打折扣,所以要有一种“恭”的态度。“俭”,这个俭的意思不仅仅是咱们现在说的俭省、少花钱、压低成本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克己”,就是把你自己的各个方面的追求,你自己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减少到最小的限度,这样的话你就能够有更高的境界,有更好的表现。“让”,是谦让,就是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好的事情不要自己急着往上赶,要有一种首先考虑到别人、给别人提供方便的想法。

现在我们国家有了很好的发展,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个时候我们强调一下温良恭俭让,强调一下彬彬有礼,强调一下客客气气,强调一下做什么事情让着别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甚至是示范的意义,起码会使社会风气好一点。不要在公共汽车上挤着了就吵一架,在一个服务机构动不动就和服务员发生争执,那多没劲,多没意思。

在《论语》里面还有一个五个字的美德,我感觉特别有趣,是什么呢?它叫“恭、宽、信、敏、惠”。恭恭敬敬、谨谨慎慎,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这叫“恭”。“宽”,有一定的宽容度,能够包容各种各样的说法、做法,能够和别人讨论,甚至听取一些不完全相同的意见,称为“宽”。“信”,就是诚信,就是说到做到,起码是说到了努力去做。“敏”是什么意思?我觉得“敏”就是弄清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马上就做,要有效率,要敏锐,要敏感。还有一个是“惠”,就是很务实,做的事是实惠的,是能够惠及家国、惠及百姓、惠及社会的,时时刻刻要注意,要想到你做的事要对他人有好处,反过来说他人也能够支持你、理解你、帮助你,所以真正的惠及社会、惠及人民、惠及家国,也是对自己的惠,使自己能够活得有意义,使自己能够成长为一个有格局和大局观的人。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

(作者:读特记者 段凤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