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植树节的首倡者竟是深圳人!老家就在布吉老街

读特记者 邸继勇 通讯员 陈遥 / 文 通讯员 冼余汉/ 图
2017-07-25 20:37
摘要

在凌道扬等人的推动下,国民政府把孙中山陵墓所在地南京紫金山划为中央模范林区,凌道扬担任管理局局长,期间每年造林二三百万株,把昔年的荒山野岭变成中外闻名的风景区。

一张张充满年代感而又依旧鲜活的图片,一句句朴实无华而又满含殷切的家训,叱咤风云的康有为与英姿勃发的凌道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谆谆教诲……25日,主题为“中国近代林业科学先驱——凌道扬”的图片展在位于龙岗区布吉街道的凌道扬故居面向公众开放。

凌道扬,是深圳这块土地上产生的著名文化人,他的祖籍在今天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老街。

1

感受林业先驱的激荡人生

近日,深圳今年的一场高规格国际大会——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召开。作为大会的东道主,深圳和植物学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渊源:中国近代林业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植树节”的首个提倡者,正是生于1888年、来自广州府新安县布吉村丰和墟(今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老墟村)的凌道扬。

凌道扬像

25日,读特记者走近凌道扬故居,用双眼丈量这位龙岗先贤的诗礼家风及其世代刻入骨中的家国情怀。在布吉街道老墟村20号,这方狭长的巷弄,在光影婆娑间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凌道扬的激荡人生及其家族的百年荣光。

凌道扬故居

从布吉老街向西,是一片蜿蜒曲折的巷弄,低矮幽深的灰瓦平房低调地掩映于四周的喧嚣闹市间。在这中间,有一幢砖木结构、铁门紧锁的两层楼房,安静地坐落在布吉教堂前。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少有人知道,这幢古朴的小楼里曾经住着中国植树节的首倡者、近代农林科学先驱凌道扬。豺狼当道的乱世,他大声疾呼,倡导林业救国,以拳拳之心十年树木;而后天下清明,他又以诗礼家风,陶铸后辈、百年树人。

2

首倡设立植树节

凌道扬1980年定居美国,1983年回国省亲,1993年以105岁高龄在美国逝世。

资料显示,凌道扬于1914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林学硕士学位,是中国获得该学位的第一人。凌道扬从美国学成后,抱着森林救国的思想与热忱回到祖国,戮力践行他提出的“森林救国论”。他历任北京政府农商部技正、金陵大学林科主任、交通部及山东省长公署顾问、青岛农林试验所所长、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国民政府实业部技正、实业部中央模范林区管理局局长、广东农林局局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署长等职,一度还任职于联合国粮食农业总署。

当时的宝安县本来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她土生土长的孩子凌道扬1947年出任联合国粮食农业总署林业委员,这虽是一则“旧闻”,但足以令今天的深圳读者耳目一新。

凌道扬与韩安等林学家还一道上书当时的北洋政府,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得到采纳,并于次年开始实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纪念孙中山,将植树节日期改为每年3月12日。在凌道扬等人的推动下,国民政府把孙中山陵墓所在地南京紫金山划为中央模范林区,凌道扬担任管理局局长,期间每年造林二三百万株,把昔年的荒山野岭变成中外闻名的风景区。

凌道扬与康有为合照

凌道扬的林学思想对孙中山、黎元洪、张謇等民国要人产生了极大影响,他参与协助孙中山完成《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农林部分章节的写作;后来应黎元洪之邀,又参与《森林法》的拟定工作。

3

家族世代以诗书传家

凌道扬曾任国内多所院校教授,一生堪称既树木又树人,桃李春风,瓜瓜绵绵。解放后,他定居香港,担任崇基学院第二任院长,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缔造者之一。在如今的香港中文大学崇基门两侧,悬挂着一幅字体苍劲的楹联:“崇高惟博爱,本天地立心,无间东西,沟通学术;基础在育才,当海山胜境,有怀胞与,陶铸人群。”这幅蕴藏着前辈学人对后世学子求知求学的殷殷希冀的楹联,其撰写者便是凌道扬。

“崇书尚文,这是刻在凌氏族人骨子里的东西。”在凌道扬的侄子、今年74岁的凌宏孝看来,伯父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景仰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奋发图强,志图远大、崇文重教的良好家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凌道扬的侄子凌宏孝讲述伯父往事

据凌宏孝介绍,凌氏一族自其曾祖父凌启莲起,就十分重视对家族成员的教育。凌启莲生八子三女,其中大多皆在幼童时期便被送往国外留学。到了凌道扬这一辈,更是大多留学欧美,回国后又成为各自行业和领域的翘楚。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由于西风东渐的时代背景,凌道扬那一辈的凌氏族人多西渡欧美,学习西方科学文化,但与此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一样被深深地烙在了凌家人的基因里。

“家风是一种传承”。除了久远的历史往事,凌家的后人如今依旧耕耘在教育战线,并成绩卓著。因为出类拔萃的中考成绩而在深圳有口皆碑的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的投资人也是凌氏家族的后人凌国强。在书香中浸染的他先后投资开办了春蕾第一幼儿园、春蕾第二幼儿园、春蕾小学、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等多所学校,构建了布吉著名的国际化教育基地,为龙岗提供了6000多个学位。

编辑 王润天

(作者:读特记者 邸继勇 通讯员 陈遥 / 文 通讯员 冼余汉/ 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