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社工人才,深圳市社联社工举办一场分享会

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赵丽丹 何娟
2020-06-17 18:15
摘要

本次分享会旨在培训社工们运用社工专业优势,立足社区需求,参与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提升社区心理治理能力

青少年学业压力大、亲子关系紧张、社区商户经济压力……为了更好服务社区居民,加快培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社工人才,6月16日,由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主办、罗湖区党群服务中心协办的“后疫情时代”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朋辈分享会在罗湖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记者获悉,本次分享会旨在培训社工们运用社工专业优势,立足社区需求,参与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提升社区心理治理能力。

据了解,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覆盖在深圳市八大行政区域内的40余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管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会议分别为“光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及经验分享”、“街道-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分享”以及朋辈讨论分享三个环节。

社区服务部总监何娟表示,通过培训引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进一步思考及践行“后疫情时代”社会工作者以政策为导向,运用社工专业优势,设计出更多优质贴合居民需求的项目,提升社区心理治理能力。

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刘宁督导从“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1+6+31+N”模式两个维度分享了光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及经验。刘宁表示,光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主要是要聚焦社会治理、落脚基层社区、联动多个部门将“V爱之家”打造成为集专业心理矫治功能、社会资源整合功能、宣传教育功能、社会心理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实体化平台。

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康宁医院项目主管黄旭刚以“街道-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分享”为主题,主要介绍了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133”模式。模式内容“1”为打造一个“街道级综合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社区心理服务站+心理服务点”的联动平台;“3”为建设“普通心理辅导员+专业心理咨询师+资深心理治疗师”的三类专业工作团队;“3”为构建“个人心理疏导+群体心理辅导+社会心态培育”的三个层面心理服务体系。

分组讨论环节,学员分别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如何设计社区心理服务项目、社区社工如何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心理治理能力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员依据疫情时期暴露的社会痛点及社区居民的需求,围绕青少年学业压力、亲子关系紧张、社区商户经济压力等问题设计了心理服务项目。同时从参与主体、主体间如何联动、服务群体、服务目标、服务内容等多维度探讨了社区社工如何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提升社区心理治理能力。最后,刘宁督导、黄旭刚主管、赵丽丹督导、何娟督导现场针对组员的汇报作出点评及总结。

据悉,疫情爆发以来,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600多名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服务中。服务形式包括防疫宣传、防疫排查、心理援助、资源整合、重点人群支持等,通过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传播疫情信息和防控专业知识;有的深入基层,开展民情调研和家访;有的介入各种危机事件,开展心理疏导,缓解矛盾、解救危难;有的记录着危机事件给地方带来的冲击;有的为疫情防控统计和上报相关数据等。机构重点针对“后疫情时代”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疫情期间实践工作经验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赵丽丹 何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