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润龙精益求精做好鞋。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走近楼润龙的操作台,他正手拿一把小锤,轻轻地敲打一只鞋楦,面前的盒子里,满满当当地装着各种型号的工具,刀头处被磨得发亮,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我就是一个小鞋匠,做这行19年了,就是为了做好一双皮鞋,这是我的梦想,没想到会拿奖。”楼润龙说的奖,指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全深圳只有4个人获此殊荣,楼润龙是其中之一。
报废40双鞋才拿到第一个订单
1997年,楼润龙高中毕业后,经亲戚介绍,从老家浙江义乌来到台资企业——深圳市珍兴国际鞋业有限公司,从事车间管理工作,但是他却有一个做鞋子的梦想。
“第一次走进样品室,看着陈列架上的上千双样品鞋,像是一个博物馆。我的心怦怦直跳,特别渴望自己动手做出一双鞋子来。”楼润龙说,公司最重要的部门便是样品室,负责开发研制新鞋子。当时,这个部门几乎清一色的是台湾老师傅,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小伙子想进入这个部门可不容易。
进不了样品室就先从基层做起。在车间的两年里,楼润龙留心每一双鞋子的工艺流程。
只要有机会,他就跑去看老师傅们如何做鞋。 两年后,他成功进入样品室,成为设计师学徒。
“这碗饭可不好端,既然来了,就扎扎实实,静下心来好好学。”拜师那天,听着师傅语重心长的话,楼润龙使劲儿点了点头。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师傅向楼润龙传授了手艺,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与坚持的精神。楼润龙也不辜负师傅的期望,从制鞋的刀、面版入手,到取样、画图、贴楦头等环节,一一细心研究,不断与客户沟通,反复从裁断、削皮、针车、手工、成型、包装等制作中总结。一周后,他做出了自己的第一双鞋子。
“那是一双马克鞋,做出来之后兴奋了好几天。”楼润龙说,这双鞋最终没有获得客户的认可,但是他也不气馁,一直坚持做。
半年后,大概做了40多双鞋子之后,楼润龙的一双马克鞋才终于被客户认可,当即下单6000双,之后不断追单。
2002年,学徒3年后,楼润龙出师了,成了样品房的一名师傅。
渴望做一双会说话的鞋子
从业19年,如今楼润龙已经成了样品室版房主管,平均每年都会参与100多款鞋子的研发。
在别人看来,这位当初的小鞋匠,现在可谓“功成名就”,梦想也变成了现实。但是楼润龙却不这么认为。
“做鞋子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楼润龙现在做鞋子轻车熟路,可是每次拿到一个设计图,他还是会研究半天才动手做,有时候一块皮料都要反复比较半天。
“现在人人都追求品质,制造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追求量产了,要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带着爱心去做,这一点电脑比不过人。”对于制造业人工逐渐被机器取代的趋势,楼润龙说,公司现在也普及电脑制图,快捷精确。但是,他总认为,制造业的最高境界并非机器而是人工。“就像意大利的皮鞋一样,人手做出来的鞋子,虽然不是千篇一律,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瑕疵,但却带着人的感情人的思想,是一双会说话的鞋子。”
做一双会说话的鞋,传递鞋匠的感情、思想甚至是关切,成了楼润龙下一个19年的梦想。
编辑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