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华老师
“我是罗湖区的孩子,我在这片率先踏入改革开放行列的土地长大;我是罗外的老师,我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与昔日的恩师成为了同事,今天的学生是我的学弟学妹,而我便是那薪火相传的接力棒;我是罗湖教育的作品,难忘在螺岭的操场上奔跑过的童年,在翠园的树荫下读书的少年,在罗外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的青春,我是罗湖教育引以为傲的作品!”
在罗湖区年度教师评选的现场,罗湖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老师江秋华这番特别的自我介绍给观众和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她以精彩的表现获得了“罗湖年度教师”的称号。
教学改革的践行者:坚持“用语言做事情”
“我要教书,我要育人,我要以生命去影响生命。”2007年,江秋华怀揣着教书育人的梦想,走出深圳大学的校园,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教师,进入上步中学任教。
凭借扎实的教学能力和突出的专业精神,江秋华在第一届福田区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一举夺得桂冠,成为福田区英语青年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2015年,江秋华回到自己的母校——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她以“用语言做事情”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向家长向同行开放自己的课堂,带领学生以项目研究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文化节中做荷兰文化研究展示,在科技创新节中,以“大自然的奇思妙想”为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自然、科技、人文与英语结合在一起。
“英语学习不再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技能的掌握,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这样的课程改革,使得学生在做事情中提高了英语综合能力,提升了英语核心素养。而我,也在这样的课堂改革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江秋华对记者说。
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鼓励孩子勇于试错
江秋华的学生给她起了不少昵称:她是女同学的闺蜜,她们叫她“江江”;她是男同学的哥们儿,他们叫她“老江”;过去,她在一些同学们的眼中是微胖界的美女,被称为“elephant(大象)姐姐”,简称“粉姐”。
如此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源于江秋华广博的爱生情怀,源于她对学生一次又一次的陪伴、鼓励和肯定——陪伴因满脸痘痘而自卑害羞的女同学,在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散步聊天,让她知道自己的歌声是多么的美妙,让她重拾自信;鼓励来自离异家庭的插班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走进他敏感脆弱的内心世界,让他积极地融入班集体;看到几名班干部为了班级座位调整方案争论得不可开交,最终还是悟出了“不必苛求完美,边实施边调整”的做法后,江秋华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她说:“我心中虽有答案,但我必须忍着,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悟出来。”
“你可以的”“你应该去试试”,这是江秋华私底下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两句话。在她看来,青春期的孩子会迷茫,会不知所措,甚至会走弯路,作为老师,不应该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他们怎么走,而是让他们勇于尝试。
“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年轻人就应该勇于试错,这样人生才有丰富的体验和深刻的感触,这些都将转化为我们人生的智慧、财富和力量。”江秋华一直都这么和学生说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教育智慧的传递者:培育学生的幸福能力
从教十年,江秋华从未离开过班主任岗位。“担任班主任,是一个老师最为幸福的事情,因为我可以用我的人格魅力和积极正面的思维方式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让他们拥有积极有爱的人生观,海纳百川的世界观,健康健全的价值观。”
几年前,热爱运动的江秋华发起了“坚持晨跑21天打卡行动”,她与孩子们一同早起,晨跑,一起打卡晒跑。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江秋华继续开展“坚持好习惯21天打卡行动”,每天练习书法半小时,每天阅读1小时,每天吃3份蔬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受益一生的良好习惯。
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江秋华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组织了班会课“换位思考”。通过故事,情景剧,热烈的课堂讨论,学生渐渐解除了对同学的误会,理解了父母和老师的用心良苦,明白每个人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学会用更多元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矛盾。“我始终坚持积极正面的思维方式,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育学生的幸福力。”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