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深圳创新实施了《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通过开展“修心”“养德”“守法”“尚智”“崇文”“健体”六大行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纲要》今年3月开始实施以来,六大行动在全市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齐头并进,成为创建文明城市、培育文明市民的有力抓手。
“修心”行动不断提升市民思想素养——5月底,由新华社中国图片社、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学习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梦·中国故事(2012-2017)——首届中国图片大赛”在北京启动,以“中国梦”为主线,目前正在全国征稿。深圳近期还参与筹建广东改革开放纪念馆,出版发行《深圳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建设一批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和主题公园,开展新入户市民培训,促进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养德”行动着眼于提升市民的道德素养——深圳制定了《深圳市礼遇和帮扶道德模范暂行办法》,不断健全关爱道德模范的机制,对积极践行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文明行为的各级道德模范,给予礼遇和困难帮扶。在“养德”行动中,深圳不断深化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以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活动,
推进关爱之城、志愿者之城建设,培育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守法”行动致力于提升市民法治素养——深圳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打造公民法律大讲堂、中国法治论坛、深圳法治地图等普法品牌,通过开展“微行为改变”法治实践,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增强市民诚信守法意识。
“尚智”行动提高市民科学素养——《深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已于今年出台,将建设市科技馆新馆和企业分布式科技传播馆,举办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引导市民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崇文”行动为市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培训、展演展示等活动,推动文化艺术普及,倡导全民阅读之风,让市民充分实现文化权利、共享人文成果。根据《纲要》,深圳将构建“十分钟文化服务圈”。为缩小原特区内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差距,深圳计划建成坪山区文化综合体、龙岗中心区“三馆”、宝安中心区青少年宫和石岩书城文化综合体,加快启动建设光明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布吉文体中心、观澜文体公园和龙华文体中心等一批区级标志性文化设施。
形式多样的“健体”行动着眼于提升市民的健康素养——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倡导全民健身,全市335所公办中小学体育场馆已经实现向社会开放。而中国杯帆船赛等高端体育赛事以及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以及首批“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则促进着市民的身心健康。
“在深圳发展‘高位过坎’阶段,如何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是亟待城市管理者解决的一道命题。《纲要》呼应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富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表示,《纲要》的实施推进,对促进深圳实现质量发展,培育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要求的文明市民,推动深圳彰显国际文明水准的良好风范、引领现代文明潮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