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示范,深圳将创新基因融入红树林生态修复保护
读特记者 秦绮蔚
2020-06-10 17:37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首席专家顾问傅伯杰,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二级巡视员李永洁率队调研指导深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巡视员王东、生态修复和地质环境处、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漫步大沙河畔,体验“水城人共融”的诗意图景,调研组在考察深圳大沙河生态长廊时高度肯定了大沙河治理的成绩,认为深圳对大沙河的治理深入贯彻了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生态利民惠民、让生态融入城市的理念,是城市水生态修复的范例。

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同期开展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其中,大沙河生态长廊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交给南山区建设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范围从大沙河入海口至长岭陂水库,全长约13.7公里,总建设面积约95万平方米。经过防洪、治污、景观等全方位集中整治升级后,现在的大沙河已经成为深圳的“塞纳河”,一张靓丽的城市生态名片。从城市上空俯瞰,如今的大沙河宛如一条玉带,从羊台山发源一路顺势南下,贯穿南山区全境注入深圳湾,芦苇茂盛、白鹭翻飞,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调研组观看了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宣传片,实地考察了红树林生态修复情况,感受了城市腹地原生态自然风光。傅伯杰表示,深圳是一座创新之城,有良好的生态修复基础和技术条件,将“创新基因”融入红树林生态修复和保护,在全国起到了较好的先行示范作用。

据统计,2019年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红树林约219.11公顷,其中福田区约134.83公顷。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是全国唯一位于城市中心的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全球最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之一,入选2020年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恢复红树林湿地面积超过135公顷,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每年为10万只全球候鸟提供越冬栖息地,每年为超过1000万人次提供休闲和科普教育服务。作为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典型指标,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在2019年达到72种4万多只,创近5年监测数据新高。

目前,深圳正积极申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加入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更有效地保护深圳湾红树林湿地资源。

同时,福田区2020年“两会”公布,将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构建“一轴两翼五廊”新格局。其中,“西翼”包括打造“塘朗山-香蜜湖-深圳高尔夫-福田红树林”“安托山-园博园-竹子林-福田红树林”两条南北贯通的山海生态通廊,构建山、海、城一体化都市生态游憩网。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记者 秦绮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