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大哥,你又来了啊。”深圳市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们与赖嘉河热情地打着招呼。每月献血2次,一年光献血就要来24次,再加上一有空就在这做志愿者, 赖嘉河对血液中心就如家一般熟悉。从1998年1月1日第一次献血至今,在近20年的时间里,赖嘉河已经献血超过了10万毫升,被大伙誉为“铁血战士”。

回想起当年第一次献血,赖嘉河表示自己最初只是为了响应市里无偿献血的号召,没想到这一献就是20年。“很多人问我是不是献血上瘾了,我说献血不会,献爱心才会上瘾。” 1999年,赖嘉河被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全国“无偿献血金杯奖”。回到深圳后,赖嘉河与26位一同领奖的献血志愿者组建了“深圳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至今已经有2000多名成员。
赖嘉河对记者表示,他的母亲是一位医生,从小耳濡目染了母亲如何无微不至地去对待每一个病人,从无怨言。“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的父母在病危的时候都用了许多志愿者捐出的血液,这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更深刻了解到捐血的行为是多么有意义。” 2006年,赖嘉河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他在家人的支持下捐献出了父亲的眼角膜,让一位香港的男性和一位三亚的妇女重见光明。“虽然父亲不在了,但我觉得他还在用另外一种方式注视着我。”2007年,赖嘉河也成为了深圳最早的一批填写身后捐献器官和遗体申请的市民之一。
虽然已经58岁,但赖嘉河身体十分健朗,他不仅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而且每天还要爬28层楼梯及步行10公里锻炼身体。“只有身体棒才能献血。”自从京基100举办爬楼大赛以来,赖嘉河年年不落地坚持参加,是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前阵子同学聚会,我是同学中看起来最年轻的。科学献血以及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在赖嘉河的影响下,他的女儿也十分热爱公益事业。在18岁生日后,她特意要求前去献血。“现在她在美国读书,也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常去看望艾滋病人,前阵子还去秘鲁做了两个月义工。”
2014年,赖嘉河获得了“中国好人”的荣誉称号。对此他表示,“我只是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了一些小事情,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献血已经成为了赖嘉河生命的一部分,除了深圳外,他在河源、杭州、广州、北京等地都参与过献血,累计献血次数已经超过了270次,总献血量超过10万毫升。“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献血。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要有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以及一颗火热的心。”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