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议事厅 | 一年了,深圳垃圾分类做得怎么样?听听他们怎么说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2021-10-09 20:21

深圳进入“垃圾强制分类”已经一年了,深圳垃圾分类做得怎么样?如何做得更好?

10月9日,由深圳市政协主办,民革深圳市委会承办的“委员议事厅”邀请市人大代表、市区政协委员聚焦“新时代、新时尚,你分了没?”展开讨论。

市政协主席林洁,市政协副主席田夫、民革深圳市委会主委何杰参加活动。

深圳初步搭建垃圾分类体系

2020年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开始施行。委员们认为,一年来,深圳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四分类为基础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逐步搭建,全市共有4017个住宅小区、1715个城中村进入了“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很多的市民群众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但在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制度规范的同时,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源头减量不够理想等问题,亟待解决。

深圳如何做好垃圾分类这篇新时代绿色发展大文章?代表委员们认为,深圳应先行先试,全流程、全覆盖打造垃圾分类典范城市。

将垃圾分类行为纳入征信惩戒框架

活动中,代表委员们提出,目前,深圳市仍存在垃圾分类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的问题,比如城中村、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工作相对较差等,同时,部分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有待提升。

长期关注垃圾分类问题的市人大代表肖幼美建议,将垃圾分类的工作与信用体系挂钩:“可以把个人垃圾分类行为纳入到征信惩戒框架,让违约的人、失信的人为此付出代价。”同时, 她建议,应当完善对政府的绩效考核:“垃圾分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是一项非常系统性、综合性的社会治理工作,应该对市、区各级政府和基层单位都纳入绩效考核,从而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企业回收系统促垃圾 “减量”

“2020年深圳市每天产生垃圾2.9万吨,2021年则增加为每天3.4万吨,增量明显。建议‘分类’和‘减量’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常委、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王雪说。

如何更有力地推动垃圾减量?肖幼美提出,要探索垃圾分类按量收费制度。她认为,应该以开始家庭垃圾账户,随袋征收,通过经济杠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王雪则认为,除了倡导市民个人积极开展垃圾减量行动,深圳还应通过立法让生产厂家承担起垃圾减量的社会责任——能够回收的包装、零部件都必须回收,比如饮料瓶、电动车电池等。以电动车电池为例,王雪认为,厂家处理电池的能力比较强,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回收,还不会引起水资源、土壤的污染。

“深圳在整个供应链的垃圾分类减量上,可以做出先行示范,从而为全国提供更多的深圳经验。”王雪说。

科技赋能让垃圾分类更便捷可溯源

拿出手机扫一扫,AI识别垃圾分类功能让居民不用为垃圾分类而烦恼;把垃圾投入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居民将获得相应积分并转入手机微信钱包……活动中,代表、委员们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科技赋能,把垃圾分类做细做实。

盐田区政协委员、深圳大梅沙雅兰酒店市场营业部总监郭微提出,可引入智能垃圾分拣站,通过红外感应、机械手等设备实现厨余垃圾整包投放、免手动破袋等功能,或引入垃圾分类声光报警系统,工作人员可通过摄像头和对讲机远程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更便捷。她还建议,可以在垃圾投放点安装AI人脸识别装置、居民投放垃圾可实现在线溯源,长时间正确投递,还能获得积分、兑换礼品,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逐步养成分类习惯。

福田区政协常委,民革市委委员,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学生处处长钟国良也建议建立“随手拍”举报奖励系统,让不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的单位、个人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原标题《垃圾强制分类一年回头看,“委员议事厅”建议“分类”“减量”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编辑 编辑-张玉洁(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冻结-党毅浩,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