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托卡尔丘克的七彩拼盘

瘦竹
2020-06-06 09:26
摘要

有人声称托卡尔丘克的写作是“碎片化”写作,又称其小说是“星群小说”,从这点是来说,《云游》可以说和《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是一脉相承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去年10月,瑞典文学院宣布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时,给出了这样的颁奖词:“富有想象力的叙述带有百科全书式的激情,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其实,先于“诺奖”肯定托氏一年,这位波兰女作家的作品《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和《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就已经与中国的读者见面了,近期她的《云游》也被后浪引进,还是托氏一贯的风格,对广大读者来说并不存在太多阅读障碍,除非你非要去和小说中提到的那些人体解剖名词死磕。


2019年,托卡尔丘克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

很难以几句话来概括《云游》的故事情节。全书由116个小节(碎片)构成,如果硬要把这些小节分类,可以大概分了两类,一类是小说叙述者的旅行过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大概可以称其为“随笔”,另一类大概类似于短篇小说。《云游》里的“云游者”个人觉得最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叙述者本人及类似于叙述者那样一年365天大多数时间在天上飞来飞去的现代人,二是指短篇小说里的那些主人公。

据本书译者于是在译后记中透露:“托卡尔丘克本来打算写一本关于旅行的书,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结构,当她整理笔记时,把116篇散章摊在地上,她站到桌子上俯瞰——突然意识到这些笔记能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不过,她第一次把稿件发给出版社的时候,编辑还以为她只是把电脑里的草稿拼凑了一下,不认为那是一部长篇小说。”托卡尔丘克声称她写作时喜欢用青蛙的视角,不喜欢鸟瞰,我个人觉得她的作品以青蛙的视角最终却写出了鸟瞰的效果,这真的太神奇了。

美国女作家莉迪亚·戴维斯的《几乎没有记忆》中的短篇小说短则寥寥数语,长则几千字,读完这样的小说,你会深深地怀疑,这样的小说算小说吗?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惶然录》是一个自闭症男人的自言自语,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略带自传色彩的小说;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的《跳房子》第三部分,由作者虚构的一位作家莫莱里(科塔萨尔的代言人)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对人与这个世界关系的思考、对写作的思考以及科塔萨尔犹豫不决是不是该放入前两部分的边角废料组成。如果你是以上这些作家的读者,自然就能理解《云游》这种碎片式写作,自然也就能理解这些碎片组成的“七彩拼盘”怎么胆敢声称是小说。


《云游》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于是 译 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年1月版

《云游》的开始部分(《我在这里》《你头脑里的世界》《在这世界你的你的头脑》《症候群》等),颇能窥见托卡尔丘克的成长经历:早年的敏感、打工经历、并不喜欢和适合的大学专业、走上创作之路之后的焦虑,这些都为日后她成为“云游者”做足了准备。而“随笔”部分像莉迪亚·戴维斯的小说一样,短则支言片语,长则几百、几千字,不外叙述者在旅途中的所遇、所感,在这些碎片中,读者将会见识到一个婚后进行了七年之旅的年轻人(《七年之旅》)、一个建议把旅馆房间里的《圣经》换成齐奥朗著作的男人(《齐奥朗的指引》)、穿越荷兰与比利时的边界(《有福者至,当受赞颂》)、旅途感想(《处处,无处》)、机场狂想(《机场》)……

《云游》中叙述者所遇大多数并非奇遇,所感也没有太高明,但把它们放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光怪陆离的效果,叙述者与所遇者一起构成了现代人的众生相,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到到现代人面临的种种困境:环境污染、核恐惧、虚无感、无聊感、孤独感、信息爆炸、善与恶、生与死……这也许就是托卡尔丘克的高明之处。

虽然托卡尔丘克思考的都是人类生死相关的严肃问题同,但她绝不是板着面孔的哲学家,读者不时可以见识到她对自我、对人类的调侃与嘲弄,比如她说,机场是完全可以称为“机场共和国”,而城市不过是机场的附属设施;世界上应该存在一类与维基百科提供的知识相抗衡的知识,可以称其为“反知识”;舌头是最强健的肌肉等。

托卡尔丘克曾在访谈中表达过对短篇小说的喜爱,她说:“短篇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对作家的要求很高——需要高度专注,以及创造‘金句妙语’的能力。我总是告诉自己,长篇小说应该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恍惚状态,而短篇小说则应该让人们体验到一次微妙又不可言喻的启蒙之旅,并给予我们洞察力。”在《云游》中,几篇貌似短篇小说的篇章可以说是她的小说实践,而且达到了她对短篇小说理解的目标。这些篇章包括《库尼茨基,水(1)》《库尼茨基,水(2)》《库尼茨基,陆》《后宫(门楚的故事)》《布劳先生的旅行(1)》《布劳先生的旅行(2)》《阿喀硫斯之腱》《菲利普·费尔海恩简史,由其学生和密友威廉·范·霍森撰写》《写给截肢的信》《30000荷兰盾》《沙皇的藏品》《云游》《裹得层层叠叠的流浪女说了些什么》《肖邦的心脏》《凯洛斯》等。


托卡尔丘克

这些短篇小说里的人物经历可以说千奇百怪,《库尼茨基》系列中,一对年轻夫妻在一个小岛上旅游,妻子带着孩子莫名其妙地失踪了,直到小说的最后,失踪的迷局都未揭开;在《后宫(门楚的故事)》中一个年轻的苏丹陷入一场阴谋之中,在最后的逃离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在《布劳先生的旅行(1)》《布劳先生的旅行(2)》《阿喀硫斯之腱》《菲利普·费尔海恩简史,由其学生和密友威廉·范·霍森撰写》《写给截肢的信》塑造了两个对人体解剖及尸体保存达到了疯魔程度的人;在《30000荷兰盾》《沙皇的藏品》彼得大帝想把一些人体标本珍品运回俄罗斯,运输途中却被水手们喝光了保存标本的烈酒;在《云游》中,一个城市家庭妇女,抛夫别子,心甘情愿地做起了流浪女……这些小说之间可以说毫无关系,如果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这些小说里的主人公都称得上“云游者”,有些是物质上的,有些是精神上的。不仅如此,这些短篇小说也与传统意义上的短篇小说不同,没有像样的故事,没有完整的结局,也没有价值观的判断,托卡尔丘克似乎有意想冷漠地呈现它们,它们想表达什么,只有靠读者自己去领会了。

需要说明的是,在《云游》中,托卡尔丘克并未将自己的作品分为“随笔”和“短篇小说”部分,而是将无数个“大碎片”融化在“小碎片”中,即使是同一主题的所谓短篇小说,托卡尔丘尔也并不是一气呵成,而是有意识到将它们打断,在人们已经不打算剖根问底的时候,突然又旧事重提,比如《库尼茨基,陆》与《库尼茨基,水(2)》之间隔了200多页。

有人声称托卡尔丘克的写作是“碎片化”写作,又称其小说是“星群小说”,从这点是来说,《云游》可以说和《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是一脉相承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所谓“百科全书式的激情”,《云游》中体现在托卡尔丘克人体解剖学方面的的知识上,有资料显示托卡尔丘克确实在这方面下过一番苦功夫。在《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中,托卡尔丘尔对柏拉图等古希腊先哲、对《圣经》、历史的熟谙,似乎证明了她游刃于任何领域的能力。在托卡尔丘克之前,我以为“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只能用在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埃科等大神身上,而卡尔丘克似乎为我们呈现了另外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激情”的形式和成就。

【延伸阅读】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易丽君 袁汉镕 译 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年12月版

小说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这是一部由一百多个特写、故事、随笔片段集结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作者错综复杂的叙事方法,带给了读者解谜一般的阅读乐趣。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易丽君 袁汉镕 译 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年12月版

本书是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xxx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位于宇宙中心的某处)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编辑 陈冬云

(作者:瘦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