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AT深圳馆联合华·美术馆共同启幕新展“记忆术”和“记忆宫殿”
丁薇
2021-10-01 15:08

由OCAT深圳馆和华·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展览“记忆术”(The Arts of Memory)和“记忆宫殿”(The Memory Palace)于2021年9月29日开幕,展览由胡斌、范白丁、郭伟其和方立华联合策划,在两个馆分别展出。

记忆是人试图把握时间和捕捉历史的通道,几乎是一切文明的根源,也是吸引哲学家、历史家以及艺术家的恒久主题。当人们寻求留存记忆的可靠方法时,“记忆术”诞生了。作为是一种古老的修辞学训练,“记忆术”的核心原理是将记忆的事物转化为图像,再按一定秩序存储到脑海中想象的建筑体内,这也是“记忆宫殿”的由来。开幕式上,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馆长方谊翎介绍道,展览“记忆术”和“记忆宫殿”共同聚焦艺术家如何将记忆进行艺术实践的转换,探讨永恒的“记忆”母题,彼此构成了一种平行与呼应。

其中,OCAT深圳馆呈现了“记忆术”展览,邀请了16位艺术家以26组作品参展。以“复制”为目的的古典记忆术是一种有关记忆的技巧和方法,作为展览的“记忆术”,策展人阐释道,它指代记忆的艺术,即记忆与艺术的关系。被记忆的事物可能因个体、集体、文化情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产生新的意义,也带来探赜索隐的契机,因此记忆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性的力量。“记忆术”希望通过艺术家多元的记忆方式和艺术创作,观察人类的思想世界,提示其与知识、记忆和时间等维度的关系,并由此引发我们对记忆本身的思考。展览以“记忆与遗忘”作为引子,通过“载体与物性”、“地点与风景”、“剧场与系统”三个部分形成有机的结构,对记忆与艺术的互文关系进行探讨。

华·美术馆呈现了“记忆宫殿”,展览由“语法”“形迹”“景观”“远境”四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邀请了14位艺术家以14组作品参展。展览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特别的空间构造,为观众打造了一次关于“记忆宫殿”的独特体验。让包含地点、秩序、空间和图像等概念的“记忆宫殿”,成为面向知识与秩序的视觉实验,于此检视我们与记忆、体验或情感的联系,也从结构上思考处理记忆的可能方式。人们行走其间,借助作品与展场的空间关系,串联起记忆的线索,建构自身的艺术记忆。

除了艺术家对记忆的实践转换,两个展览还邀请了建筑师王辉和设计师王序分别从展场空间与展览视觉层面,提供具有启发性的观看方式,呈现了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从不同维度对于记忆理念的回应。

OCAT前执行馆长、艺术史学者黄专曾在《记忆的迷宫》一文中谈及:“记忆是人思考时间的核心……时间不再仅仅是度量世界的物理尺度,记忆也不再仅仅是获取过去的想象空间,现在’或当下’而不是过去’和未来’成为思考时间和记忆的起点,它意味着过去和未来只有在当下的思考中才具有意义。”三十位艺术家的创作,在两个相呼应的场域间形成关于“记忆”的共鸣。内在于作品的艺术家记忆与观者的目光碰撞出当下的思考,完成了个体记忆间的流转,透过艺术,激起新的记忆体验。

OCAT深圳馆“记忆术”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1月11日,华·美术馆“记忆宫殿”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1月21日。展览期间,两馆将根据各自的主题举办数场公共项目活动,与公众共同探索记忆与艺术更多的讨论空间。

与此同期呈现的还有展览“李怒:诞生”,在OCAT工作室A/B展出,展览由王静晗策划,呈现艺术家李怒在深圳短暂驻地形成的特别项目。艺术家李怒善于在多重感官体验中游戏,他不将自己局限于雕塑语言和材料的框架内,而是调动可以相互转换的感觉系统,塑造出具有剧场性的整体艺术。在这次展览中,艺术家通过影像、装置、雕塑、行为、气味、和诗歌等方式,为观众建立一个感官剧场。

编辑 丁薇

审核 玄伟东


(作者:丁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