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8个重点实验室奠基,计划2023年底交付使用

读特记者 刘梦娇 通讯员 谢梁晖
2020-06-04 13:58
摘要

6月2日,哈工大(深圳)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奠基。该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包括5个以“一室两区”模式在深圳拓展建设的国家级实验室平台和3个以院士为核心的重点实验室。

6月2日,哈工大(深圳)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奠基。该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包括5个以“一室两区”模式在深圳拓展建设的国家级实验室平台和3个以院士为核心的重点实验室。这是深圳与哈工大深化市校合作办学结出的又一硕果,计划于2023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届时将形成布局完善、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交叉互促、协同催化的科技创新平台。

仪式现场

“一室两区”的建设模式,是指同一国家级实验室平台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在哈工大校本部和深圳两个校区同时发展和建设。

嘉宾为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培土奠基

此次奠基的“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就是以“一室两区”模式在深圳拓展建设的国家级实验室平台。“一室两区”模式依托哈工大校本部现有的国家级实验室平台的科研实力、核心学术团队、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运营经验,积极对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软硬件需求,努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同时奠基的3个以院士为核心的重点实验室包括:以刘永坦院士为核心筹建的“空间信息网络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以方滨兴院士为核心筹建的“网络空间安全重点实验室”和以欧进萍院士为核心筹建的“城市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

合影留念

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用地面积3.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投资匡算15.35亿元。8个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涵盖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技术、复合材料、激光技术和城市水资源等前沿领域,这既是哈工大(深圳)的优势学科,同时也与深圳市的科技、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深圳市的科技竞争力,为深圳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今天的奠基仪式,因为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而显得意义格外不同。” 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在奠基仪式上表示,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哈工大(深圳)向哈工大百年华诞献礼、喜迎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重要活动;二是哈工大(深圳)提升综合办学能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大项目;三是哈工大(深圳)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推进复工复产的具体举措。

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

他说,重点实验室集群的研究方向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又符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既彰显了哈工大的优势特色,又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对市校双方的新一轮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重点实验室集群集哈工大和深圳的众多优势于一身,期待着它为哈工大开启新百年的壮丽征程、为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注入强劲动力。

哈工大(深圳)常务副校长甄良介绍,哈工大(深圳)前几年重点放在了本科生教育体系建设以及本科生的招生和培养上。现在本科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本科生招生和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后要在提高科研水平方面下大功夫,重点实验室集群将为哈工大(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这既与具有基础性的本科教育相得益彰,也将为推动深圳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的发展贡献力量。

哈工大(深圳)常务副校长甄良

哈工大(深圳)目前拥有省部级及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在内的50多个创新载体。甄良表示:“在不久的将来,重点实验室集群将成为高端人才、高端设备和高端学科的集结地,对促进深圳的科技创新将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它也将成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

(晶报供稿)

编辑 陈晓玲

(作者:读特记者 刘梦娇 通讯员 谢梁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