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深圳市计划新建成14家公立医院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深卫信 文图
2017-06-22 20:16

近日,深圳市卫计委公布了《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年-2020年)》。“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新增床位2.5万张以上,新建成14家公立医院;新增执业医生1.2万名以上,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达到4.3张、千人医生数达到2.8名、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3.2名;全市10个区(新区)都将建立基层医疗集团,社康机构将翻倍,达1200家左右。

规划1:做大“医疗蛋糕”,新建医院大部份在原特区外

作为人口急速增长的一线城市,深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与北京、上海、广州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增供给、补短板、优结构、促均衡是深圳医疗卫生的首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新建或改扩建60余家公立医院,其中计划新建成14家公立医院,使三级医院达60家以上,三甲医院达到20家;新增床位2.5万张以上,可供应床位达到6.4万张,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从2015年的3.4张增加到4.3张。

据悉,深圳新增的医疗资源将重点向原特区外的医疗薄弱地区倾斜,新建成的14家公立医院,有10家位于原特区外,龙岗、龙华、坪山、光明、大鹏等区域将获“重点关照”。

规划2:做强“医疗核心”,各区都建区域医疗中心

区域医疗中心是各片区医疗体系的是“带头大哥”,主要以市属医院或区级三甲医院为核心,承担周边区域内的疑难复杂危重疾病诊疗、医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临床重大科研等任务。“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建设综合区域医疗中心17个,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个,专科区域医疗中心9个,在全市形成均衡布局。

此外,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布局也要更均衡。深圳支持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将按三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完成沙井人民医院、松岗人民医院、横岗人民医院等10家街道医院的提质增效工程;鼓励其他二级医院转型为专科医院,在全市组建中医、儿科、眼科、心血管病科、妇幼保健等若干个专科联盟。

 规划3:做实基层医疗,各区全面组建基层医疗集团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建立10家以上基层医疗集团或紧密型医联体,每个区(新区)至少1家;社康机构将从2015年的613家增加到1200家左右,其中一类社康中心302家、二类社康中心417家、社康站481家。到2020年,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将显著提升,承担全市75%以上的普通门诊量。

深圳的基层医疗集团,将参考2015年8月成立的罗湖医院集团模式,由三级综合医院牵头,若干家社康中心、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成,推行医院-社康中心一体化运作,通过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和医疗收费机制改革,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做大做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现“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中心”,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

对于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社康机构),深圳引导一级医院或门诊部向社康机构转型,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社康机构,并提高社康机构的设施设备、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在社康中心设置专科医生工作室促进“专家下基层”。

规划4:增强人才队伍,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每年引进临床实用型、紧缺医疗卫生人才1000名以上,招聘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200名以上,新增执业医生1.2万名以上,使常住人口千人医生数从2.6名增加到2.8名,千人注册护士数从2.8名增加到3.5名,万人全科医生数从2.03名增加到3.2名。

为吸引医疗人才,深圳将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特别是提高儿科、精神科、院前急救等紧缺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努力为实用型、紧缺类医疗卫生人才在深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服务。鼓励医疗卫生人才开办名医工作室、医生集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以市场机制促进自身价值提升。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健全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社会化评价机制和科学化分配机制。

我市将继续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大力引进国内外的高水平医学团队,带领深圳加快培养各学科的人才体系。深圳将加快提升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的办院水平,推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来深举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支持深圳大学医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扩大临床、护理等医学专业招生规模,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精英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三级医院与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合作共建临床医学院,并建立适应教学需求的医院运营新机制;对现有公立医院进行改造升级,提供更多科研教学场地。

规划5: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办医

“十三五”期间,深圳还鼓励市场“自由发挥”,政府将在政策方面积极引导,焕发市场活力,促进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据悉,我市将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医疗机构准入管理流程,取消社会力量办医的机构数量、等级、床位规模、选址距离限制,清理阻碍社会办医、多点执业、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隐性壁垒,全面推进医师执业区域注册,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形成政府办医疗机构负责保基本、兜底线,社会办医重点供高端、促改革,基本和特需医疗相互补充、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竞争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深卫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