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合作区鲘门新城高铁北片区规划草案公示

读特记者 石义胜 林捷兴 通讯员 戚茜茜 黄蓉
2020-06-03 23:11
摘要

鲘门新城高铁北片区位于深汕合作区东部组团,核心区范围约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45.9公顷

日前,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首个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新城高铁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简称《控规(草案)》)对外公示。该控规是深汕合作区揭牌以来首个进入公示阶段的控规,同时也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成立以来首个进入公示阶段的控规,标志着深圳第“10+1”区规划管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将有力推进全区开发建设和体制机制调整。

此前,市委书记王伟中调研深汕合作区时特别强调,要按照世界一流标准,高质量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深汕合作区。市长陈如桂要求,要坚持高标准高定位,规划引领、交通先行、生态为重,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党工委、管委会安排部署,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以总体规划纲要为依据,按轻重缓急、促进和保障近期建设的工作要求,精心组织鲘门新城高铁北片区控规编制工作,力争将深汕合作区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智慧滨海新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

鲘门新城高铁北片区位于深汕合作区东部组团,核心区范围约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45.9公顷。按照《控规(草案)》,该片区作为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的深汕湾机器人小镇的启动区,将突出“公园里的机器人小镇”理念,着力打造公园里的产业空间,营造产城融合的城市公园体系的品质城区;以深圳千里碧道示范段建设为契机,推动水系、碧道、产业功能的充分融合,打造成为水绿交融的滨海特色城区;城区内以规划的中运量站点为依托,推动TOD布局与立体综合开发,构造生态宜居的活力城区。以此充分集聚大湾区产业资源、打造湾区向东辐射的战略支点,加快推进深汕合作区对接深圳创新优势资源、加速融入深圳产业体系。

《控规(草案)》显示,该片区结合发展现状因素及机器人产业空间发展需求,总体形成“一环、一轴、三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一环”为滨水碧道产业发展环:依托发展大道和泗马岭河碧道示范段,串联两大研发制造产业板块,促进水、碧道与产业有机融合,引导城市“依水而生”。“一轴”为景观城市功能轴:依托高铁站前城市主轴线与泗马岭河蓝绿廊道,连接泗马岭公园、人才湖公园、博览公园和机器人主题公园,并与高铁南的深汕湾相链接,塑造活力公园之城,引导城市“望海而建”。“三片区”分别为机器人产业功能片区、高铁商务功能片区以及城市配套功能片区,切实推进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的建设。 

本轮公示期截至6月26日,同步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楼展厅、深汕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一楼展厅、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二楼展厅、深汕合作区鲘门镇政府一楼大厅等四处公示,旨在广泛征集社会公众意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使控规的编制更加贴近群众。公示结束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按相关规定对公众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后,提出处理意见,并按程序将该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及公众意见处理结果报市政府审批。热忱欢迎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展,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石义胜 林捷兴 通讯员 戚茜茜 黄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