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广发“英雄帖”,大手笔诚邀名校高才

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17-06-22 18:54
摘要

接下来,东莞市还将积极寻找有意向在莞设立研究生分院的高校,推进中山大学——华为研究生分院洽谈工作,拟赴湖北﹑湖南﹑安徽等地拜访调研,开展与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对接等一系列活动,多渠道主动接洽国内高校。

名校研究生到东莞市实践,不仅报销来回路费,政府每月还有1500元到2500元不等的补助发放!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一角

记者从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了解到,东莞市已经启动名校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将大手笔对来莞实践的名校研究生进行补贴。目前,已有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8家高校和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等 16家新型研发机构响应,同时全市重点骨干企业、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企业等86家企业发布了共203个项目、719名研究生的需求信息。

从率先启动的实践基地,到未来设立名校研究生院,东莞正在整合多方资源,推广“政府牵线、校企对接、项目聚人”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将高校研究生的实践需求与广大企业的科研创新需求“无缝对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认识东莞、服务东莞,进而扎根东莞,东莞正借此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人才和科技动力。

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项目引导资金

按计划,东莞市在今年底前将与10家左右高校签订研究生在莞培养(实践)合作协议,招收超过200名研究生在莞培养(实践),3年内突破1000名。为了这个“小目标”,东莞将提供多重保障,以解决学生来莞实践的后顾之忧。

首先,为增强吸引力,东莞市将对来莞研究生大手笔地予以补贴。具体为:对来莞培养(实践)三个月以上的硕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2500元的财政补贴。就连往返东莞的车票路费也能报销,还将为其提供人身保险。

同时,对合作高校在莞设立的研究生培育管理机构,也按每名研究生每月1000元给予专项补助。为了鼓励高校导师带团队来莞,东莞市还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的项目引导资金。

此外,研究生来莞,衣食住行等也不必担忧。东莞市鼓励企业提供相关硬件设施,同时,已落实由东莞理工学院提供过渡期的办公场地、研究生公寓,并为今年研究生来莞后提供食堂、图书馆、操场等。同时,东莞市正规划在大学创新城设立培养(实践)基地的办公教学场地,正落实在松山湖幸福花园安排约300套人才公寓用于研究生宿舍用房。

高校师生齐声点赞东莞

东莞大手笔的补助和各种贴心政策,让不少高校师生反馈称“前所未见”“力度很大”。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黄子明告诉记者,在通知学生和拜访导师团队后,他们都表示非常有兴趣,今年该校预计将组织超过100名学生来莞实践,也有导师团队有望来莞。

据悉,该校以往研究生实践多为学校所在城市,以及北上广深等地,东莞少有涉及,其毕业去向也是如此。“东莞如此大力度的支持,吸引力非常大,对双方都是一次探索和创新。现在教育部也在提倡校企之间联合培养,也就是并轨教育。东莞的这种做法,既符合实际需要,也顺应了国家提倡的模式。”黄子明表示。

即将读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的梁聪,今年1月已经来莞,目前在松山湖一家软件公司实习。他告诉记者,正是从学校得知了东莞即将开展名校研究生计划,所以他在学校的牵线下来到东莞。来莞之后,习惯了气候和东莞生活的梁聪也喜欢上了这里。梁聪还表示,他也跟他的同学大力推荐,希望他们来东莞实习。“至少在我心目中,东莞已经是一个毕业后我很想留下的城市了。”

政府为校企搭无缝对接桥

一方面是庞大的企业人才需求,一方面是高校研究生的实践需求,东莞市政府在其中牵线搭桥,力争做到无缝对接。目前,这一工作得到企业和高校、研发机构的积极响应,并取得初步成果。

在与名校合作方面,目前东莞市已与一批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签约合作,包括复旦大学、华中科大、华南理工等8家高校,以及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等16家新型研发机构。

接下来,东莞市还将积极寻找有意向在莞设立研究生分院的高校,推进中山大学——华为研究生分院洽谈工作,拟赴湖北﹑湖南﹑安徽等地拜访调研,开展与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对接等一系列活动,多渠道主动接洽国内高校。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市也欢迎东莞籍生源的研究生回家乡实践。“对于从东莞走出去在高校学习的学生,我们希望他们能多回家乡看看,这里的企业、研发机构很欢迎你们的到来。”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负责人张建明称。

在企业层面,东莞市对企业进行了摸底,以建立企业项目人才需求库。目前,已收集全市重点骨干企业、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企业等86家企业,共203个项目和719名研究生的需求信息,并编制成册向相关高校进行了发布。其中,包括13家重点骨干企业、28家上市企业、54家倍增计划企业,华为终端、OPPO、VIVO等国际知名制造企业也正在积极申报项目研究生需求。接下来,东莞市还将加强到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其诉求与想法,做好沟通纽带工作,以及对各个项目及岗位进行评估。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