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6月20日下午冒雨抵达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烟雨迷朦,青砖黛瓦,一组组恬静的客家围屋式民居,大片大片绿色的荷田,有一竿布幡格外惹眼,上书“民宿”二字,那是一组正在改建为民宿的百年老房,好一幅梦里水乡的意境。
蕉岭是梅州下辖的中央苏区县,又是广东重点台乡之一。然而,这里的人不等不靠不要,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自我成长。其间上合村更是通过成立村民理事会,集约土地300多亩,把一个曾经的贫困乡建成远近闻名“美丽乡村·花海世界”。
民宿。
村民理事会主导美丽乡村建设
上合村是白马村辖下四个自然村之下,村里绝大部分人都姓林,上合村民理事会理事长也姓林,叫林辉增。他告诉记者,2005年成立村民理事会的初衷,就是要为村里做实事。当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饮水工程,让村民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2007年至2008年,将村道统一拓宽;2010年着手整治三个大的垃圾场,并把这些垃圾场就成了休闲场所。
村里变得干净整洁了,一些外出的人开始回流,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乡贤和村民就越来越多。据统计,2015年以来,村民理事会共发动村民和乡贤们捐款达560万元,用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
有钱好办事。2015年始,村里开始清退养猪业;2016年始,上合村有了自己的保洁队伍和保洁车。林辉增说,以前老村一带猪屎横流、臭气薰天,连冬天都很多蚊子,村民纷纷外迁。而记者眼前所见的是,青砖黛瓦,房前屋后,无不干净整洁,连片纸屑都找不到。两相对比,恍如隔世。
在通往花田的路上,是白马村污水处理厂,这是政府投资的项目。令人感动的是,就在这一项目上马之前,上合村在进行村里环境进行整治的同时,就已经预留了排污管,以对接污水处理厂。这些都是村民理事会在考虑谋划的。
白马村上合花海。
诗画田园新乡愁
2015年6月间,上合村民理事会的美丽乡村建设种种,受到蕉岭县、梅州市的极大关注,为此,梅州市还专门给予该村数百万元的奖励。当年,村民理事会又做了一件大事:召集村民以土地、现金入股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157万元,成立上合农工商发展有限公司,集约土地362亩,打造花田花海。采访组到来的当天,正值连日暴雨,又值花儿换季时节,妖艳的花儿是欣赏不到了,倒是满眼的荷田慵懒的荷花,在雨中分外惹眼。林增辉告诉记者,理事会对花田的规划是,分片分区种植,不同季节种不同的花,基本可以保证一年四季花开不败。
很快,花田就有了收益。林辉增称,全村127户有116户都参股了,每户入一至两股,每股3000元。2016年,仅6至8月,花田即收回门票100万元,预计今年可为村民每股分红1000元。
与此同时,蕉岭县委、县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战略目标,以“诗画田园新乡愁”为核心品牌,引进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继续升级打造花海新亮点。当前正整合长寿庄园、科诚家庭农场、上合花海世界共计1600多亩土地,建设农业大公园,以发展农耕体验、农产品采摘、垂钓娱乐、客家民宿、产品展示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
白马村。
“内生力”变“生产力”
上合村村容村貌的改观,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因于村民的“内生力”被激发出来了。那这个“内生力”又从何而来?上合村本来是有很多人养猪的,村民们如何就甘心放弃养猪的收益?征地这样的事向来是难题,在这里怎么解决得如此顺利?村民理事会又如何获得村民的一致信任?
面对记者一连串的提问,林辉增称,他自家就养了很多猪,他带头退出,一分钱的补偿没拿;村民理事会的一应成员都是票选出来的,只筹钱捐钱,却从不拿一分钱,不花一分钱,成立10多年没报销过一分钱的餐费接待费;理事会的财账分由三个人监管:票选出来的出纳,票选出来的五个村民小组组长之一,还有一个就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族长担任的监事长,10多年来没一分钱坏账;理事会推动的所有项目,不管多难,都坚持善始善终,10多年来没一个烂尾......
身教胜于言传。正是理事会这样的坚持,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力——自发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村民林文筹家的后人,将自家的百年祖屋,交与村民理事会改造为民宿,免费使用20年,这栋老屋改造完成后,可提供20多间客房;村管委会主任林煌进,更是利用自己做生意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大力为村里筹款......
“文化梅州”大发异彩
上合村的模式,是梅州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亦是“文化梅州”的另一种解读。
梅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世界客都”,海外有人将客家人喻为“东方犹太人”,客家人与犹太人相比毫不逊色。梅州还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甲午中日战争、保台抗倭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等都涌现出不少赫赫有名,如丁日昌、何子渊、丘逢甲、叶剑英、范汉杰等梅州客家籍将领;旅外成功的客家人更是不胜枚举,如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皮革大王田家炳、已故的永芳集团原董事长姚美良等。
这众多的名人,与当今的梅州人,都有着同样的特质:爱国爱乡、重义轻利、勇于开拓。这样的文化传承,成就了梅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力”。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