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量,还是缩量。不少人原以为4000亿就到了两市成交的极限,殊不知,地量之后还有地量,4月25日深沪股市交易3910亿,又降低了一个量级,不足4000亿。
地量地价,可作两种理解。没有人卖,大家惜售,指数就应该到了投资者认可的价值区域,起码是底部区域,即便还有下跌,也空间不大。没有人买,看好目前点位的人不多,大盘还有下跌的空间,地量后还有地价在下面等着。在股市,很多所谓技术信号常常会让人这样左右为难。
市场缺什么,众人的眼目就盯什么。这么多人看好3600、4000点,货币宽松,央行放水,钱到底去哪了?一季度放了这么多钱,为什么就是不进股市?很多人或许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居民理财由实物资产转向金融资产是大势所趋,国内金融资产配置主渠道不外乎债市、期市、股市和银行储蓄,银行利率难跑赢通胀,尽管目前仍是居民资产配置的主战场,但这种占比在不断降低。债市的小船说翻就翻了,近期债券违约数量大增,风险突然显现,走了多年牛市的债券市场只赚不陪的神话也就此打破,有分析认为,这次的杠杆牛,主要也是货币超发所致。债市风险出现,资金出债市流入处于相对估值洼地的股市,是常识性的结论。但现实却是,这次股市好像连这部分资金的影都没见到。
有人说,商品期市的走牛分流了股市资金。商品市场的火爆短期吸引部分热钱的眼光不假,一些期货营业部也出现了排队开户的现象。但是两个市场的交易习惯天差地别,高杠杆、高频交易决定了期市绝不会是绝大多数股民碗中的菜。看热闹可以,要进去玩,很少人有这样的胆。因此,拿这种理由来说事也有点牵强。
公募基金今年一季报已经公布完毕,资产总体规模缩水,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也有所下降。经过去年大幅调整后的深沪股市还是缺乏吸引力,我们必须从自身去找原因。估值高、大股东减持的压力大、大扩容,这样的因素一点也没变,反而会随着指数的弹升而加重。其他的原因,我们觉得广发证券的话还是有道理,A股股市目前有三个“不正常”的特征,无法吸引长期资金入场。第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大家张口闭口就是“国家队”——“国家队高抛低吸”形成“横盘”的预期在蔓延,期望赚取稳定正收益的长期资金很难入场。第二个不正常的现象:大家普遍长期悲观,但却以不低的仓位拼命在做短线交易——热点轮动太快,赚钱效应太差,期望通过布局核心产业赚取长线收益的资金很难入场。第三个不正常的现象:即使还有少数对股市长期趋势乐观的投资者,却也发现找不到真敢下手的具体股票——三轮“股灾”之后个股估值仍然不便宜,期望通过盈利扩张赚取长线收益的资金很难入场。
除此之外,今天(4月26日)这样一则消息需要引起注意,央行4月25日宣布,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18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2670亿元,其中3个月1010亿元、6个月1660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75%、2.85%,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一季度货币超发,大量的资金进入了楼市、债市、商品市场,股市似乎沾光不多,但是货币宽松也是春季反弹中多方一直所倚靠的。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让空转的货币实化。债市风险爆发,期市火爆引致新的风险,面对这样的现实,管理层必然会加强资本市场风险防范和监管,加大对货币投向引导力度,货币的水龙头只紧不松也有可能。
或者正是有这样一些担忧存在,让市场谨慎的情绪占了上风。容维投资认为,短线预计会以无量震荡为主,可耐心等待变盘节点出现,短线大盘将在2900~3000点之间拉锯,投资者还是控制好仓位自保为主,不宜过分看空,更不能随意抄底。北京股商则认为,A股无论是日线还是周线技术面均已经由强转弱,操作上建议采取保守防御,严苛控制仓位,多持有现金为王。
湖南金证顾问建议,操作上现阶段难度有所增加,控制仓位在3成左右,积极关注受益事件驱动型题材热点的短线机会。天信投顾的观点是,市场快速上涨不太现实,最大的可能性是缓慢爬升重新站上3000点整数关口上方。短期建议控制好仓位,调整最佳的结束时机未到来之前,仍需耐心等待确定的信号。海通证券姜超的告诫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