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环境日看罗湖!深圳首张区级生态地图发布

读特记者 易芬
2020-05-30 14:33
摘要

生态资源棒棒哒

5 月 29 日,在第 49 个“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罗湖"双周发布"聚焦生态环境,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局长唐湘良现场作了" 2000 亿俱乐部 罗湖空气质量最优"主题发布。

现场,唐湘良还发布了全市首张区级生态地图,全方位展示罗湖森林、绿地、水网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

作为全市最早开发城区,罗湖至今仍保留一半山水一半城生态格局,全区面积 78.75 平方公里。

其中,建成区仅 34.67 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超过 50%,森林覆盖率达 51.8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 64.6% 。坐拥一山四湖,一山为梧桐山,四湖有银湖、仙湖、洪湖、东湖,打造"山水城"交融生态之区。

从横轴线看罗湖,有银湖山—布心山—深圳水库—仙湖植物园—梧桐山;从纵轴线看罗湖,有围岭公园—洪湖公园—翠竹公园—人民公园—文化公园。跃动的生态廊道、精致的生态节点、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浩瀚如海的生态风景林、波光粼粼的湖库,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格局。

其中,大部分在罗湖区境内梧桐山风景区被誉为深圳"绿肺",是深圳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国内罕有的位于中心城区、以滨海、山地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自然风景区。

梧桐山景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深圳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森林覆盖率达 88.6%。植被类型多样,拥有大面积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与山顶灌草丛。其中,最具特色的植物是毛棉杜鹃群落景观,在盛花季节,"杜鹃谷""万花屏"呈现震撼的花海景观,吸引无数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成为深圳一大盛景。

深圳水库于 1960 年建成,设计水位为 28.83m,水面面积 4.06 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 4577 万立方米,几十年来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 100%,持续为深港人民提供优质饮用水,被誉为深港两地人民的"大水缸"。

此外,罗湖辖区还有小坑水库、横沥口水库、银湖水库、仙湖水库、金湖水库上库、金湖水库下库等 6 座小型湖(库)。

辖区内有大小河流 20 条。其中深圳河为深圳市五大河流之一,下游段是深圳市和香港的界河,流域面积 171.41 平方千米,罗湖区境内的干流河长 4.75 千米。截至 2019 年,罗湖区共有公园 129 个,公园绿地面积 1712.1 公顷,城镇人口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约为 16.87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64.6%,绿化覆盖率和城镇人口公园绿地面积都位于全市前列。

除了自然资源保护,公园建设同样是生态城市重要内涵。截至 2019 年,罗湖共有公园 129 个,公园绿地面积 1712.1 公顷,城镇人口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约为 16.87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64.6%。绿化覆盖率和城镇人口公园绿地面积都位于深圳市前列。

罗湖还建成了包括省立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等在内的绿道 155.2 公里,并塑造了罗湖绿道 5 号线、淘金山绿道等深圳市精品绿道。其中,罗湖绿道 5 号线融山水、休闲、生态和文化于一体,被誉为"深圳最美绿道"。

淘金山绿道以"精致""野趣"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一条结合梧桐山生态环境、海绵城市设计、智慧绿道建设、及沿路二线关文化特色的郊野生态型绿色廊道。

罗湖区也是深圳最为重要动植物资源库,辖区内梧桐山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深圳的自然博物馆与动植物基因库,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珍稀动植物的庇护地和资源库之一。

经调查统计,有 24 目 70 科 231 种,包括常见的蟒蛇、野猪、豹猫、小灵猫、猕猴等;野生植物 240 科,1419 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桫椤,二级保护的土沉香、大苞白山茶等,三级保护的穗花杉、白桂木、粘木等珍稀濒危植物;昆虫更是有上万种,仅蝶、蛾类就超 4000 种。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全国仅有两个植物类物种资源保护中心兰科、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落户罗湖。

其中,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迁地引进保存苏铁类植物 246 种,收集中国苏铁属植物近 200 个居群 2000 多份分子材料。

兰科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则收集保存兰科植物种质资源 2 万多份,1500 余种,其中活体 160 多万株。建立了兰科植物专类标本馆,馆藏腊叶标本 4000 多份,影像照片 20 多万张,标本信息 3 万余份。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苗叶

(作者:读特记者 易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