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观察|科技创新“点亮”深圳高质量发展之路
读特记者 徐恬
2020-05-28 15:14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0全国两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可谓“干货满满”:“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科技创新”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在深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点,以及建言献策的着力点。在深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建议探索科技研发“境内关外”模式,建立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在深全国人大代表樊庆峰建议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开放商业银行直接投资权限,“硅谷背后站着华尔街”,要发挥金融资本孵化、挖掘、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在深全国政协委员陈志列提出发挥保护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中的巨大推动作用,让科技工作者放下包袱、吃上“定心丸”……

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要抓住创新“牛鼻子”。

近年来,深圳全力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全面激发创新活力。”2019年,市政府印发《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推出“科改22条”创新举措,推行项目推荐“悬赏制”、评审专家“邀请制”,项目评审“主审制”,项目经费“包干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深圳首推“悬赏制”新冠肺炎防治科研攻关,面向全球,采取“悬赏制”攻关、“赛马式”竞争、“揭榜制”奖励、“里程碑式”资助。目前,已发布第一批悬赏指南,立项资助金额2640万元。深圳此举,充分体现“谁能干就让谁干”的创新活力。以此为切口,将推动建立一个更开放的创新体系。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深圳,迈瑞、华大基因、腾讯等深圳企业,与全球分享一线抗疫的技术和前线经验,承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责任。“深圳智造”在火线中铸就的“战疫利器”,通过精准应用抢占了产业先机,不仅是渡过难关的良方,更成为增强长远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新动能为深圳高质量发展踩下了“加速器”。

今年第一季度,深圳新登记企业数量逆势增长,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以5G、AI、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的“智能经济”快速发展,一季度新登记4552户,同比增长38.3%;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事主体数量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一季度深圳新登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7097户,同比上涨32.5%。

要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内生原动力,就要强化“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出新要求:聚焦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今年,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首次将“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写入,深圳成为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4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发布,光明科学城成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建设光明科学城,既是打造科技创新引擎,也是打造城市经济发展引擎。如今,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片繁忙。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首批大科学装置设施落地,目前已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光明科学城有别于其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鲜明特点,是既做基础研究,也做应用基础研究,但更加聚焦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解决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同时,更加聚焦创新成果产业转化,突出“沿途下蛋”,把装置、平台和产业项目串起来,产生协同作用。

2019年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深圳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实施50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稳居全国城市首位,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00多家,总量超过1.7万家。

一年来,深圳新组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等研发机构;深圳E级超级计算机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二期建设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近日落户深圳,是深圳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沃土之上花自开。深圳加快“先行示范区”建设步伐,将坚决扛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面旗帜,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以创建国家实验室为抓手,强化“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率先构建全球5G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把深圳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努力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徐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