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议事厅”首试直播创新协商民主形式

读特记者 林捷兴
2020-05-28 08:02
摘要

首场“委员议事厅”打破原有以委员为嘉宾主体的模式,邀请了政协委员、相关单位代表、专家学者同台讨论,并创新实现线上线下全面互动。

“要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疾病防控救治队伍”“要根据不同的人群给予不同的心理援助方案”……5月24日下午,由深圳市政协主办的2020年首场“委员议事厅”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如何做得更好”,邀请政协委员等建言献策。

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润华表示,这是“委员议事厅”第一次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与市民见面,完成了一次深圳政协委员协商民主的“互联网+”探索,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和市民网友沟通,更好地反映社会呼声。

首场“委员议事厅”打破原有以委员为嘉宾主体的模式,邀请了政协委员、相关单位代表、专家学者同台讨论,并创新实现线上线下全面互动。该场直播累计点击量突破百万,收到网友弹幕互动10254条,引发广大市民网友高度关注。

“委员议事厅”首次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与市民见面。

点赞疫情大考下的深圳速度温度

随着5月21日最后一名确诊患者出院,深圳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作为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在这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当中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现场嘉宾结合疫情期间的调研与经历,纷纷为深圳的疫情防控工作点赞。

“有一个关键词想跟大家分享,就是‘深圳速度’。”市政协委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武良成说,深圳的疫情防控启动快、救治快,用了20天的时间建成一个1000张床位的应急院区,在物资保障、生活保障等方方面面行动迅速。

武良成还提到,他在福田区调研时发现,针对隔离人群,街道社区除了提供日常的生活保障,还特意准备了“暖心包”。“暖心包里面是一本书、一个运动的小器械,还提供了一个玩具。”武良成说,他看到一个玩具上写着“我们现在冬眠了,很快我们就可以出去见太阳”,充分体现了深圳温度。

“社区抗疫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行动快、防控严、服务暖。”来自基层的龙华区民治街道民泰社区党委副书记付奇艺说,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构筑了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为居民提供各种暖心的服务,形成齐心抗疫的良好氛围。

从社区精细化管理到自主申报和健康码,都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佳晨在现场回应委员的发言时表示,深圳运用大数据编织严密防控网,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康码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凝聚力,一个码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同时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水平。”

“深圳抗疫的亮点之一是‘依法’,始终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去开展疫情防控。”市政协委员、广东瑞霆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娜说,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出具了各类法律分析报告以及行政执法工作指引。法律界人士也积极行动起来,进驻街道社区,为企业提供调解、咨询服务。此外,深圳率先就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开展立法工作,值得点赞。

深圳新闻网副总编辑周海斌为深圳疫情信息发布公开透明点赞的同时,就媒体人在此次战疫中的作用展开分享交流。他说,无论是建设三院二期工程的深圳速度,暖心福利包的深圳温度,系列惠企措施的深圳力度,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后的深圳热度,以及面对外国和外地来深人员的深圳包容度,通过媒体的传播让更多人看到,为抗疫凝聚了正能量。

摘口罩不能论时间,要论情况

本场“委员议事厅”采取网络直播形式,在网友互动发送的弹幕中,“什么时候可以摘口罩”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关于戴不戴口罩的问题,我们不能论时间,要论情况。”市政协委员、深圳市中医院副院长李惠林认为,有五种情况可以不戴,在比较空旷的、通风良好的地方,比如公园、街道,或是操场可以不戴;在家里或私家车里可以不戴;在低风险的工作场所,比如工地、工厂人不多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在户外运动的情况下可以不戴;有相对固定的场所、相对固定的人员可以不戴。

反之,在相对密闭、空气不太流通的空间,比如公共汽车上、地铁里,以及机场要戴好口罩;在相对狭小的密闭公共场所,比如坐电梯的时候一定要戴口罩;在一些特殊场所,比如在医院、银行、超市排队的时候要戴口罩;感冒、发烧、咳嗽时一定要戴口罩,这也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疫情一天没结束,我们一天不能松懈。”深圳卫健委副主任吴兵在活动现场发出提醒,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防控提出建议。

吴兵说,要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每一位市民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出门随身携带口罩,需要的时候立即戴上口罩,注意保持通风,勤洗手,人多的地方不扎堆,疫情期间形成的好习惯要继续保持。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深圳应对

如今,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深圳该如何应对?王丽娜认为,城市治理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方法,跳出“哪里有病医哪里”“缺什么补什么”的简单思路,要以系统的思维和方式谋全局。其次,要完善公共卫生和应急处理方面的法律体系。

“这次疫情中良好的健康习惯和生活习惯,要延续到我们以后的生活中去。”李惠林表示,目前国外的疫情尚未平息,但是暑假临近,部分国际航线复航,返深人员、经深人员将逐步增加,需要政府加强提前研判,做好预案。

“如果疫情出现了反弹,如果有输入疫情,如果有其他的传染病流行,我们如何做才能够应对有序、应对有道、应对如常?这是摆在我们整个体系和医疗卫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李惠林认为,深圳应加大投入,培养训练有素的疾病防控救治队伍,完善高效而且常备的疾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对基层医护工作者的应急救治培训。

吴兵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既要认识到局部零星的散发病例或者局部地区的聚集性疫情还时有发生,不能放松警惕,也要认识到我们有能力沉着应对,不用惊慌失措。根据相关指引,吴兵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二是精准防控,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的防控不松懈;三是科学防控、及时上报;四是体系防控,社会防控。“只有各个方面都做到位了,深圳的疫情防控才能取得成功。”

付奇艺认为,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社区应当做到“四力”:一是提高社区治理能力,要把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二是要凝聚强大合力,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三是政策执行要有力,社区要准确理解把握各项政策措施,及时有效执行到位;四是要发挥科技威力,未来可以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也运用到基层治理中,实现基层“智”理。

随着中小学陆续开学,受疫情影响部分学生返校后出现了焦虑等心理问题。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沈志良表示,学生距离真正恢复正常学习状态还有一段距离要走。根据问卷调查,在线教育期间,35.6%的学生对学习效果没有信心,原因在于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缺乏,造成情感交流上的缺失,希望能尽快推出即时互动的教学平台,促进学校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

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表示,已复学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生物钟紊乱,另外普通市民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胡赤怡从专业角度把需要心理援助的人群分成四类:一是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住院后痊愈的。二是有亲人患新冠肺炎去世的。三是需要接受两周医学观察的人群。四是依旧保持过度紧张状态,以及彻底放松警惕变得不重视防护的市民。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林捷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