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看看福田怎么做

2020-05-27 08:37
摘要

因此,探索打造全球领先的“韧性健康城区”,实则也就是福田区对总书记提出的“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的率先落实和先锋探路

如何在高密度城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这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难题。

近日,福田区召开“韧性健康城区”专项课题开题会。课题中标单位、在国内学术界享有盛名的公共卫生研究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汇报了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研究团队从公共卫生视角剖析了福田区防疫工作,初步梳理出福田疫情防控的“HEALTH”策略,即人文防疫(Humanism)、提级防疫(Efficiency)、精准防疫(Accuracy)、依法防疫(Legality)、科学防疫(Technology)的“五个防疫”策略。

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福田区在这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当中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大、土地集约化程度高等特点,福田区的战疫之路对于我国城区发展的样本价值很大,其中的经验做法值得好好总结。

只有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其中彰显的正是“改革先锋”城区的远见与担当。

而这“五个防疫”彼此支撑、相互赋能,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疫情防控体系,也正是福田区战疫的关键“密码”。从这个基点出发,福田区打造“韧性健康城区”,既是对战疫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更是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固化和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24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

因此,探索打造全球领先的“韧性健康城区”,实则也就是福田区对总书记提出的“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的率先落实和先锋探路。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每一个人都上了一堂大课,也给城市的发展留下了多维度的启示和思考。“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生动凸显了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关于“韧性健康城区”概念的专业诠释,可能还比较陌生。但顾名思义,“韧性健康”,一个人的成长奔跑,离不开一个好身体;而一座城区的持续长远高速发展,自然也要有个“好体质”。

在某种意义上,从福田疫情防控的“HEALTH”策略中,我们可以初步触摸到“韧性健康城区”宽阔的指向:它代表着公共卫生防护网迭代升级的方向,其中内含着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协同思维。这意味建设“韧性健康城区”,既有硬件层面的要求,也涉及到精神层面的重塑,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背后,关乎治理架构、基础设施、预防控制、疾病救治、社会救助、法制支撑、物质保障等诸多方面的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从这个角度审视“韧性健康城区”的内涵,精准、人文、科学、法治等,都是其鲜明的标签。

目前福田区正根据专家意见,积极谋划“韧性健康城区”建设项目,已初步梳理出首批项目,涵盖公共卫生、城区应急、公共服务、公共配套、城区治理等重点领域,后续将在科学论证、认真评估后加快推动项目落地,为完善国家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出有益探索、发挥重要样本作用。

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聪明,织起一张牢固的防护网,做好“健康”这篇大文章,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位市民。越总结经验教训,越思考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便越能深入地感触“韧性健康城区”理念超前、谋划长远的一面,也对在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韧性健康城区”理念的全国全球价值有着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更为深刻地意识到福田区探索打造全球领先的“韧性健康城区” 的发展雄心背后的民生依归。

当然,把好事做好,将这张公共卫生防护网织牢织密,关键还是落实,而其中信心、决心和恒心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着力追求“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福田来说,我们一向寄予更多的希望与期待。

(来源:幸福福田)

编辑 昌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