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会“说话” 这个老厂区的艺术作品创意满分

读特记者 杨媚
2017-06-04 15:50
摘要

在吴达坤的策展主持下,庄志维、朱淑宛、戴耘、黄盟钦、梁美萍、李景湖、西原尚、坚果兄弟、郑波、周力这10位艺术家来到华侨城创意文化园,通过激光、灯光、声音等装置以及铜、铝、不锈钢等现代复合材料的运用,开启艺术家与植物们和老厂区的对话,让植物成为展览的...

瞬息万变的城市中,唯有植物坚守如一,假如植物会说话,它们会诉说怎样的过往?由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的“以植物为名:老厂区的过去和未来——OCT-LOFT公共艺术展”,6月3日起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正式开幕。

本展由台北宝藏岩国际艺术村总监吴达坤担任策展人,邀请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的10位知名艺术家前来以植物为主题作展,10项为园区公共空间“量身定做”的植物艺术作品遍布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南北两区。在6月3日至8月31日近三个月的展期里,公众可以透过这些植物艺术作品,触摸深圳最繁华的老厂区的过去与未来。

老厂区的“植物原住民”成了主角

开幕式当天,日本艺术家西原尚受邀带来了一场行进式的行为声响演出,用鼓、钹、唢呐、笛子等乐器表演邀请公众参与“声音的行走”。在乐器鸣奏的韵律中,策展人吴达坤带领大家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中穿行并导览所有展出作品,沿途公众被音乐吸引,形成了当天园区的独特景象。

 日本艺术家西原尚在作行为声响表演。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前身是华侨城东部工业区。此次的公共艺术展正是将目光聚焦在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生活在这里的植物,通过艺术再创作,重新赋予老厂区新的意义。

植物是否有意识?直觉是否能作为讨论?用艺术跟植物沟通,是否能开启对公众性的讨论?这成了策展人吴达坤开启本展的重要源头。

在吴达坤的策展主持下,庄志维、朱淑宛、戴耘、黄盟钦、梁美萍、李景湖、西原尚、坚果兄弟、郑波、周力这10位艺术家来到华侨城创意文化园,通过激光、灯光、声音等装置以及铜、铝、不锈钢等现代复合材料的运用,开启艺术家与植物们和老厂区的对话,让植物成为展览的主体,在OCT-LOFT老厂区展现其独特的记忆及生命特质。

用铁丝网、金属、蒲扇与植物“互动”

来到园区的艺术家们,用各自擅长的创作方式展开了与植物的艺术“互动”。擅长以金工创作的台湾艺术家朱淑宛,作品《在还在的时候》以厂区内的植物生态作为摹本,将采集而来的植物翻铸成金属,安置于园区人来人往的砖墙角落。

 《té égalité fr》

深圳本地艺术家郑波以本地植物拼出《té égalité fr》的法文花圃园艺,延续着自己执行一半、让自然完成另一半的态度,促使人们思索人类与植物平等的生态议题。

《春风》

将植物与现代工业文明结合的创作,别有一番趣味。广东艺术家李景湖依据一丛树木的外型在其外部焊制了铁丝网架,让绿意从网中生长,作品取名《春风》表达植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深圳本地艺术家戴耘带来以蒲扇、钢筋组合成的大型户外作品《轻风扇舞》,蒲扇带来的凉风软化着当代钢筋水泥。

《含羞草》

香港艺术家梁美萍的《含羞草》是一面由2000罐含羞草易拉罐组成的“墙”,每一罐里附上一包含羞草种子,成为艺术家给公众的信物,让绿色蔓延到各个角落。

《昨天 今天 明天:深圳》

在日常中发掘艺术,也是艺术家的重要表达。日本艺术家西原尚的《昨天 今天 明天:深圳》,声响来自锅碗瓢盆等在深圳日常生活中收集来的物件,以装置巧思设计重现出属于深圳的城市音景。

《圆》

深圳本地艺术家周力的作品《圆》,揉和厂区的老砖、金属和树木,围绕一圈相思树林制成一座圆型花台,象征着历史时空故事在此相遇。

暮色降临呈现另一种活力

《装置微光计划》

当暮色降临时,属于植物的另一种活力显露人间。台湾艺术家庄志维的《装置微光计划》,光线从OCT-LOFT两栋建筑物中向外伸张交织,彷佛满布的植物经脉穿过人造空间与繁茂的树木。

 台湾艺术家黄盟钦则以《飞翔的理由》为公众营造蒲公英的幸福小世界,每株蒲公英均使用超过500条束带精心制作,高低错落在园区灌木丛,日间洁白,在夜晚则闪耀着不同颜色的光芒,传递美好的愿望。

《你的名字》

由深圳艺术家坚果兄弟发起的《你的名字》互动作品招募活动,邀请公众通过线上微信公众号互动,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10棵树命名,共同完成这项互动作品。

本次OCT-LOFT公共艺术展,是继2011年国际壁画展、2012年电梯轿厢艺术项目和2013年地图创作邀请展之后又一大型公共艺术展览。开幕当天,以“公共艺术与创意园区发展”为主题的论坛同时举行,各地文化创意园区营运者齐聚一堂,讨论及思考文化创意的新意义。

见习编辑 张颖

(作者:读特记者 杨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