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 :千万里,等你平安归来!

2016-04-24 17:41
摘要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承担着我国航天器回收的重任,在这次任务之前已经圆满完成22颗返回式卫星、10艘神舟飞船的测控回收,创造了世界回收史上百分之百成功的纪录。

4月18日16时30分,我国航天领域又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在内蒙古着陆场区着陆,安全回到祖国怀抱。

1F2C0BCC50918BB4DAC53172EE9F45F0

实践十号回家。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每名工作人员的心中却无法平静,近两个月的艰辛汗水,都化作回收舱安然着陆那瞬间的美景,化作流进心中的香甜。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承担着我国航天器回收的重任,在这次任务之前已经圆满完成22颗返回式卫星、10艘神舟飞船的测控回收,创造了世界回收史上百分之百成功的纪录。

星落神州有我守候

18日下午,美丽的阿木古郎草原,仿佛一个温暖的港湾,等待着天外游子的归来。

“发现目标!”随着一声清脆响亮的调度口令响起,设置在白云鄂博的前置雷达第一时间成功捕获目标。

随着阵阵轰鸣声响起,4架直升机依次起飞,向回收舱着陆点方向飞去。地面搜索分队参试人员也纷纷上车,开始向落点方向前进。

“直升机目视回收舱!”卫星成功着陆。着陆场站再次精准无误地将航天器从太空接回了祖国的怀抱。

这份“精准”背后,是着陆场站人47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搜救队作为这次回收返回式卫星工程的“最后一棒”,事关整个任务的成败。“任务越重,责任也就越重。”搜救队队长李磊说。

在为任务做前期准备的那段时间里,搜救队员外出勘察地形,无论天气如何恶劣,吃住全在车上,有时还要背着100多斤重的设备,徒步走几公里。

一次外出模拟训练,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但仍然找不到落点的具体位置。坐在新配发的装备车中,被誉为“草原活地图”的李占山不禁感慨,搞了半辈子的搜索定向,对着陆场区周围上百平方公里的草原了如指掌,如今却因为新装备的列装而走了“麦城”。

随后的日子里,他不是在房间里查资料,就是在车上实践操作,用最短时间从搜索定向的“大拿”成功转型地面搜索通信的“专家”。不仅如此,还带出一批“活地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次任务中,搜救队不仅克服了人数少、设备多、技术要求高等困难,还创造了15天实战模拟演练5次的纪录,最终以完美的表现为这次任务画上句号。

直面挑战攻坚克难

时隔10年的返回式实验卫星任务,对着陆场站带来了新的挑战,每一次攻坚克难背后都影响着卫星的顺利着陆。

浅层风是影响回收舱返回着陆姿态的重要气象因素。着陆场站气象台台长王汝佛说,这样的研究并无现有经验可循,连国际先进的预报技术也很难达到较高准确率。

做研究,数据是关键。要做好定点探空数据采集、气象预报结果验证,半夜放球成了台里的常事。放球频率从每天两次增至每两小时一次后,参试人员们就排起了放球夜班。

日夜连轴转,困了怎么办?大家抹上风油精,再吃上几口辣酱,顿时睡意全无。

几十天后,一份《高空风精细化分层预报系统》预报程序研发成功。这是一套将以往概率型统计方式优化设计为精细化录取的集多渠道、集合化的预报保障程序。

卫星返回前3天,高空风保障实施方案及时启动,预报保障程序大显身手,预报准确率高达91%。

“回收一号”是着陆场站的前置雷达,那里是返回器出黑障区后第一个发现目标的地方。以往,他们只负责应答信号,而新的任务要求他们用“反射+应答”的体制执行实战任务。

自3月份进入场区以来,雷达分队的参试人员便开展高密度跟踪训练,迅速完成了雷达天线吊装、阵面单元更换等工作,并查看跟踪录像、分析弹道,一点一滴查找跟踪训练中的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他们共识别出截获他站应答信号、出黑障后目标重新捕获难等6个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因素的等级、概率,拟制了相应对策和风险监控手段,确保风险因素始终可控。

草原见证忠诚无悔

广袤的草原见证着着陆场人的铁血忠诚和无怨无悔。一次任务一次挑战,一茬茬着陆场人把智慧汗水和酸甜苦辣,都挥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通信队负责人李建澄,孩子出生不到3天便奔赴场区。每天忙碌的任务准备工作结束,他就拿出手机,翻看临行前一家三口的合影。

着陆场站党委书记马远库说:“风餐露宿、别妻离子是着陆场人的家常便饭。大家在这艰苦而又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凡。”

在这次任务中,雷达队技术人员赵腾飞,与妻子领取结婚证后没几天,就踏上了草原追星的征程。为完成指标测试,他曾经连续奋战3昼夜,甚至连吃饭也是和大家讨论任务和设备问题。

“这里不仅有使命和荣誉,有我自己的梦想和执著,还有家庭的责任和期望。一定要竭尽全力,才不枉此行。”赵腾飞说。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牧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