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市开始试点电动自行车备案,电动自行车也可以“上牌”了。记者昨日在宝安区燕罗街道采访发现,该街道不仅正在推进电动自行车备案试点,还在积极探索利用RFID技术推动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即为每一辆电动自行车安装唯一的“电子身份证”,从而实时监管电动车违规行驶、室内充电等行为。据悉,宝安区将在全区推广这一创新举措。
燕罗街道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居民安全意识薄弱,电动自行车一直以来是安全管理的难题,特别是电动自行车违规进入住宅楼栋充电后,容易引发火灾隐患。
记者在燕罗街道罗田社区工作站的安装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上牌的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和车身分别安装上一张RFID芯片标签,并现场测试安装后可靠性。每张标签通过后台系统关联人员、车辆、居住地址等相关信息。
工作人员介绍说,所谓RFID全称即射频识别技术,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从而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商场、图书馆等防盗系统。
借用RFID技术,燕罗街道是如何实施监管电动自行车的呢?
原来,除了给电动自行车安装上“电子身份证”,燕罗街道另一方面在主要公共场所、交通路口、住宅楼等进出入口安装RFID智能工作站,当有电动自行车或者电池进入时,RFID智能工作站可立即识别,进行声光报警提示,同时,也可联动摄像头进行抓拍,将车辆信息数据实时传输至管理后台,从而达到对电动自行车有效管控的目的。
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进入楼栋充电频繁引发火灾隐患的现状,燕罗街道还选取一处住宅楼作为试点,在出入口安装RFID管控设备,当有电动自行车进入时,设备将主动报警,并将出入车辆、人员、时间等信息传输至后台系统显示,这一运用,可实时管控电动自行车室内充电的行为。
“建设电动单车RFID射频识别系统有利于加强对电动单车进行统一有效的后台管理,通过电动单车RFID射频识别禁入系统技术将分管职能部门、社区网格、房东或者物业、电动单车使用者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电动单车进行后台跟踪,杜绝电动单车电池入户充电,避免因电动单车充电而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燕罗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燕罗街道已对469辆电动二轮车安装RFID芯片,共计938枚。下一步,燕罗街道将继续探索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电动自行车防盗、交通轨迹等方面的管理,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手段,切实减少涉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水平。
编辑 刘思凡